4月27日,艳阳高照,春风和煦。记者在扎赉特旗乡村了解到,各项农业生产补贴正在到位、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到位且充足。田间地头穿梭往来的农用车、忙碌的干部群众身影汇聚成一幅繁忙春耕生产图。
从扎旗音德尔镇出发,驱车行驶在“音江公路”上,可以看到农民们正采用抗旱坐水种的方式播种玉米,灌水车成了农田里的主角。
音德尔镇五家户村农民李长友和妻子忙得不亦乐乎。“加上外包的,今年要种12垧地玉米。”他告诉记者,为了抗旱保苗,都是采用的坐水种,再过10天就能种完地,等春耕忙完就出去搞点副业了。
同样忙碌在田里坐水种玉米的好力保乡古庙村农民杨宗保表示,种完了玉米,他们紧接着要移栽甜叶菊。目前,村里有30多户农民加入了村里成立的共赢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投入、统一播种、统一收获、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和分户管理的“七统一分”模式合作经营。“现在农民都相信和认可合作社,买农资都是团购,不仅可以享受价格上的优惠,还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农业技术指导。另外农资有质量问题,还可以抱团儿依法维权。下一步村里还要探讨加大甜叶菊特色产业规模种植,以特色种植实现强村富民。”村支书吴月福说。
在好力保乡,广阔的田野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并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新意。该乡通过采取加强科技培训、引进优良品种、推广配方施肥、开展气象服务等措施,确保今年农业生产取得好收成。乡农业站技术人员随村民到田间现场实地操作,讲解化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村头讲课、地头示范,让专家“寻诊把脉”开处方,让农民整地播种有方向,这样的农技培训,眼下在扎旗农村已经随处可见。
已经完成了水稻育苗的水田村村民们说,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土质好、水质好,生产出来的绿色大米非常受北京、深圳等地客户欢迎。
水田村村民冯坤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户,去年以来,他成了全村人“眼红”的对象。去年他不仅仅是因为施对了肥,尿素使用量减少将近三分之一,产量却提高了5%。最让村民们羡慕的是,他家的大米比普通大米1公斤多卖了4角钱!
冯坤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去年,我带领其他11家农户放弃了之前种的06-19水稻,改种了稻花香7号,1000亩‘稻花香’亩产达到1200斤!测土配方施肥真是立了大功。现在政策这么好,好好种地错不了。”
今年,扎旗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在好力保乡投资668.7万元建设水稻智能浸种催芽项目及基地配套附属设施。这个新建的催芽中心共有两条生产线,集控中心的操作台上显示着所有芽箱的温度。水稻智能催芽车间面积2000平方米,内部装有国内先进的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设备,每年两次催芽600吨,可供15万亩水稻芽种育苗需求。 (驻站记者白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