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立案登记制改革 内蒙古稳步推进
 

  防治滥诉 建立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

  “推行立案登记改革,不等于对所有的起诉一律登记立案,也绝不是鼓励打官司。”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审判长李霞解释说,应当将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节约有限的审判资源。

  目前,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法院的机构设置采取了工作团队的模式,立案审判团队审判长贾伟告诉记者,很多当事人对立案登记制存在很大的误解,“认为立案登记制就是只要有诉状就能立案,法院不能拒绝立案。”他介绍,临河区法院从3月份开始试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发现很多当事人递了诉状就等着立案,却忽略了立案登记的前提是“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

  李霞指出,近几年,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讨说法”逐渐成为共识。然而,很多当事人不知道解决问题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并不局限于到法院诉讼。

  “司法程序设计相对调解、仲裁等其他程序更加复杂,维权成本无疑更大。也就是说,公民应当树立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选择,而非最佳选择的理念。”李霞说,不能片面地把立案登记理解为登记即受理,事实上,即使登记之后,如果存在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还要驳回起诉或者不予受理。但她表示,虽然滥用诉权情形肯定存在,但是目前立案庭可用资源很少,难以分辨出虚假诉讼,而且滥用诉权应该如何界定还没有定论,如果限制过于严苛,容易导致出现剥夺当事人诉权的情况,目前的司法实践还是更多地倾向保护诉权。

  “司法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自治区高院副院长徐睿霞表示,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要处理好司法裁判与多元化解的关系,对于涉及人数众多、政策性强的群体性纠纷,要依靠党委政府统筹协调解决,才能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她介绍,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推进全区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工作建议中提出,由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协调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大力排查和积极妥善处理纠纷过程中建立健全全社会调解体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硬件改造 立案大厅升级为诉讼服务大厅

  “从信息查询、诉讼指引,到预约立案、网上立案,从网上申诉、网上阅卷,到语音应答、短信告知,全方位的法院工作信息化升级,可以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享受诉讼服务,随时随地掌握诉讼信息。”李霞说。

  眼下,我区法院信息化升级主要是建设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诉讼服务中心3大平台,到今年9月份,将建成一个服务大厅、一个诉讼服务网、一个服务热线的“三位一体”服务机构,一站式综合办理除庭审之外的所有诉讼事务。目前,全区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建设进展顺利,以往的立案大厅正在升级为诉讼服务大厅,新增远程视频接访、律师服务站等功能。三级法院统一建设的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正在开展招投标等工作。

  李霞告诉记者,建成后的12368诉讼服务热线将提供案件查询、诉讼咨询、信访投诉、联系法官等多种功能,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在工作时间拨打12368,可以查询案件是否受理、合议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案件办理进度、办理结果等信息,也可以咨询诉讼程序性问题,还可以通过自助系统得到24小时查询服务,诉讼服务网可以提供网上立案、案件查询、电子送达、申诉信访挂接等功能。

  “在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开通之前,全区法院特别是农牧区法院仍将发挥‘标准化立案大厅’功能,采取巡回立案、上门立案、电话预约立案等多种方式,在纠纷多发区农村边远地区和没有设立法庭的乡镇建立便民诉讼联系点,公布工作时间和电话,由司法助理负责进行立案预登记。”徐睿霞介绍,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的基层法院,针对地域辽阔、牧民居住分散等特点,制作便民联系卡,方便农牧民拨打电话进行咨询,并通过立案大厅、电话接待巡回审判等方式,确保诉讼服务群众无盲区。(记者王远征)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