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悦
最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区女作家梁耀君的新著《季风中的小城》。这是一本散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十年创作的散文,将近16万字。
梁耀君在内蒙古政协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读着她这本书,能够想象她创作的艰辛与不易。因为近十来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媒时代,信息高度发达,几乎任何话、任何观点,都很容易消失在泛滥的文字和信息当中。作家自以为很有价值的言说,不过是一种自我救助罢了,过去的那种为时代立言或启蒙民众的指向,已经成为一种幻觉。读者能从各种渠道获知所需要的资讯,选择和判断的空间空前加大,他们有充分理由对作家指认的事物提出质疑。梁耀君从写作实践中体悟出时代的变化,努力适应时代,所以她的作品不再去引导读者认知人生真理,而是描绘一种人生状态,从中反映出一种对存在的私人理解。
梁耀君无论回顾往事,还是感知现在的生活,都能够抛开宣讲真理的说教,避开人们熟知的成见,描绘和捍卫人类空间中最个人和内部的东西。例如《弟弟》,写的是作者邻居家的一位名叫弟弟的痴呆人。作者先是回忆弟弟小时候一些生活片段,接着写了作者每次回老家看见弟弟的一些生活情节。没有凌空蹈虚的议论,没有激奋慷慨的抒情,只是实实在在地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结盟,守护个人内心经历各时代的经验与证词。这让我想起契诃夫的名言“好和坏都不要喊出来”,作者没有喊出好和坏,但是深深感动了我,我读这篇作品时,眼睛是湿润的。
《三清山轿夫》写的是作者在三清山旅游所见;“瘦瘦的轿夫抬着胖胖的坐轿人,步态轻盈,嘴里哼着小调,脸上看不出一丝痛苦。他们轻松地超越着游人,登上一座座山,翻过一道道梁……”作者不禁问一位轿夫:“每天重复在山路上,很辛苦吧!想过出去干些别的吗?”那轿夫回答:“习惯了,不觉得苦,也没有比较,就想着这座山。”轿夫的回答是真实的,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就想着这座山的感受只有轿夫才能体悟出来,才能说出口。作者有意努力恢复一切细小、卑微、琐碎的事物在作品存在的权利,使之成为生活意义的真正建筑者;而让写作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展开,并且有着个人化的特征。
梁耀君能够回到人性的原生态和立场中来体会文学在互联网时代的局限性,并寻求个人化的新表达的可能,这正是她写作的价值所在。所以她在最后一篇文章中道:“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流彩的插图、澎湃的激情。只要情感的触动、诗意的表达。每一句式,都会激活心灵深处幽藏的甘泉;每一章节,都会描摹摄人心魄的画面。有时让我愉悦得忘记了时空、忘记了存在,把自己幻化在散文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