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两位“第一书记”联手为村民请来农技专家
内蒙古新闻网  15-05-18 10:28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5月15日一大早,托县黄河湿地管委会大院里就聚集了很多人,从他们焦急的神情来看,似乎在期盼着什么。“我从昨天就开始准备了,专门去村头的小卖店买了本和笔”。“你这算啥,今天小孙子没人给带,老伴让我呆在家里看孩子,趁着他们都去鱼池干活,我带着孙子就偷跑出来了!”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到底在说什么呢?

  原来,为了让当地村民更好地掌握葡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产量,市纪委、市农牧业局派驻郝家窑村、东营子村的两位“第一书记”孙世俊、张如刚专门邀请呼市农牧业局经济作物工作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赵灵芝、呼市农牧业局植保植检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高立东两位老师,在黄河湿地管委会举办“葡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会,向这里的村民传授葡萄种植、病虫害防治经验。

  培训会上,郝家窑村、东营子村、皮条沟村、格图营村、海生不拉村、章盖营村的70多位葡萄种植户与两位农业专家进行了现场交流。“真是及时雨!前几天就听说咱们‘第一书记’协调市里的农业专家来我们这里举办专题培训会。这不,今天一大早就和几个村民搭伴儿一起过来了。以前,我们种葡萄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现在市里来了专家现场给做指导,困扰我们的种植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郝家窑村村民武忠说。

  与武忠同村的村民王崇德说:“种葡萄是我们祖祖辈辈留下的一份产业,也是我们村很多人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次专题培训会既让我们掌握了科学种植知识,又解决了许多平日里遇到的农业难题,多亏了两位‘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的实干,也点燃了当地干部群众热情。“自从‘第一书记’来了之后,村里的变化非常大。打牌赌博的少了,下地干活的多了;打架吵嘴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谋事创业的多了。”郝家窑村党支部书记郝争平说,“‘第一书记’来后,村里变化最大的就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拿这次培训会来说,就是两位‘第一书记’走村入户,与村民多次沟通了解村民需要什么,就想尽方法去办。这些举动也感染了我们这些村干部!”

  “我们两个人是盟友,但也要发挥各自的才能,你争我赶往前奔。”派驻东营子村的“第一书记”张如刚说。“是啊,这次培训会是我俩一起合计着举办的,下次我可要想个好主意超过他!‘第一书记’就是要做到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盼,成为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派驻郝家窑村的“第一书记”孙世俊笑着说。(记者阿柔娜)

[责任编辑 魏佩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