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多家银行收紧个人信贷门槛 牛市贷款炒股不可取
内蒙古新闻网  15-05-19 09:49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银行收紧个人信用贷款

  利率上浮超过30%

  今年以来,随着股市的明显回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炒股的行列,新股民忙开户,老股民忙筹钱,甚至有一些人竟然打起了贷款炒股的主意,仿佛从股市挣钱如囊中取物般轻松简单。然而,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各家银行已收紧了针对个人的信用贷款,而且利率上浮也更高了,股民贷款炒股并没有那么容易。

  近年来,银行针对个人推出的无抵押无担保个人信用贷款,凭借其自身优势,颇受客户青睐。然而连日来,记者以申请个人信用贷款为由,走访多家银行发现,不少银行已暂停办理无抵押无担保个人信用贷款,而未取消的银行,办理条件也十分严苛,均对适用人群、年限、额度等条件进行了硬性规定。

  记者在各家银行个人信用贷款的适用人群要求一栏中,基本上都能看到国家公务员、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和大型国有企业正式在编人员等字样,有的还对申请人的级别进行了要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即符合高收入、高信用等级、高资产的“三高”人群。此外,部分银行甚至明确在产品说明中表示,“暂不接受普通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申请”。由于不用抵押及担保,仅凭个人信用即可获得融资,个人信用贷款的门槛普遍较高。

  记者走访发现,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际商业银行,眼下各家个人信用贷款不仅明显趋紧,贷款资质审核愈加严格。个人信用贷款利率上浮明显且差距较大,年利率在8%—20%不等,基准利率上浮超过30%,之前上浮10%—20%的情况几乎难见。以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为例,目前个人信贷采取基准利率上浮30%—50%,年利率7%—8%。

  只能消费不能用于炒股

  由于个人信用贷款实质上是一种个人消费贷款,为此,银行都会要求客户说明贷款用途。记者了解到,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银行对贷款资金的用途是有要求的,个人信用贷款的主要用途是婚庆消费、家居装修消费、购车消费、医疗或教育支出等,并承诺贷款不进入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用于房地产开发、股本权益性投资,不得用于借贷牟取非法收入,借款人需要提供资金用途证明或者用途声明。

  走访中,各家银行也都表示,严禁向贷款炒股的人提供服务。个别银行还要求,虽然不需要抵押,但申请人必须提供自有住房的相关证明,才能获得贷款。而且,发放贷款后银行还会跟踪贷款流向,严禁流入股市。如发现客户贷款后有用于炒股等投资行为,银行会要求其立即还款,并中断以后的贷款。

  贷款炒股不可取

  反而增添信用污点

  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的无抵押贷款年利率加月费等,大部分银行折合年化利率都超过15%,虽然当前股票市场看似火爆,但贷款炒股的最终收益率未必比这一利率高。

  而且,由于贷款是有固定期限的,如果归还贷款的时候,正值股市低谷,那么投资者也只有低点抛售,这样一来既没有得到额外收益还容易造成贷款逾期,反而增添了个人信用记录的污点。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普通投资者贷款炒股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没有人能保证在牛市中炒股就一定能稳赚钱。特别是贷款炒股已经明确列入银行贷款禁止名单,一旦被银行发现将贷款挪作他用,极可能因此被抹上信用污点。(记者云艳芳)

[责任编辑 魏佩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