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校园越来越像“鸟笼”该如何破解
内蒙古新闻网  15-05-19 11:03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晚报  
 

  ●钱夙伟

  跑跳怕碰着!玩球怕磕着!如今的孩子成了“易碎品”——家长们恨不得把他们攥在手心里,校长们恨不得把他们放进玻璃罩里。而孩子们呢?丢失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运动快乐。

  校园越来越像“鸟笼”,已经是普遍现象。以所谓“排除安全隐患”的理由,有的学校取消了单双杠、高低杠、铁饼、铅球等被认为“危险性很高”的体育项目。还有学校规定学生在下课时,只有上厕所、喝水才能走出教室门。学生正常的学习项目尚且被取消,嬉戏玩耍当然更要受到限制了。因此不仅剥夺了孩子运动、游戏的自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有可能扭曲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且必然造成体能与运动素质下降。曾有报道,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来访的俄罗斯少年队比赛以0∶15惨败,“中国学生跑了20分钟就气喘吁吁”,青少年的体质已是如此让人不堪。

  于学校,校园越来越像“鸟笼”,是为了防止学生在校受伤,家长追究学校责任。“没办法,如果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时间‘绝对安全’,出了事儿校方就成了被告。”然而,如果加强管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无论是玩耍、运动都未必会出事。因此,说到底是教师责任意识的缺失。师生关系因此变成了以老师为中心,以老师为本,为的不过是逃避自己的管理责任。

  本来,学校不光要教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体质是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素质更是今后人生的基础,重视体育,让孩子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始终应该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校园越来越像“鸟笼”,显然已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破解校园越来越像“鸟笼”,固然需要完善和确保校园的设施安全,落实相关制度,清除安全隐患,为孩子创造一个可以放心地放逐天性的环境。同时,可以引入保险机制,消除老师的后顾之忧。但从根本上说,是提升师德,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本来就是老师的责任。

  而这无疑需要刚性的制度制约,为了弥补学校体育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情况必须纳入学校和老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比如体质测试与毕业挂钩,已是势在必行。也只有如此,才能“倒逼”学校重视体育,从小学开始,就形成一以贯之的体育评价体系,从而让青少年拥有更多体育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责任编辑 魏佩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