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加法:生态保护+模式创新
库伦旗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探索环保新机制。旗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旗长包思沁夫介绍:“库伦旗今年的绿化任务是八万亩,现在已经完成了六万亩,目前,全旗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2%。”
在该旗的额勒顺苏木,2000亩流动沙丘上的紫花苜蓿随风起伏,碧波荡漾。
苏木书记苏雅拉图告诉记者:“这是内蒙古五业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建设的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在流动沙丘上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每亩干草产量在800斤左右。”
据悉,内蒙古五业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计划在3年时间,投资20亿元,建设20万亩优质紫花苜蓿生产基地,10条草颗粒生产线,万头优质肉牛肉羊繁育养殖基地。
今年,该旗将大力发展林草产业。新发展以大扁杏、锦绣海棠、文冠果等为主要品种的经济林1万亩。新建紫花苜蓿种植基地3万亩。还将加强生态建设,完成“双千万亩”综合治理1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2万亩、人工造林8万亩、封山(沙)育林8万亩;完成村屯绿化8个、厂矿园区绿化3000亩,公路绿化23.5公里。
第四个加法:示范引领+示范工程
库伦旗高度重视五级示范抓引领活动,在具体工作中,把五级示范抓引领与“三推进一促进”活动、作风建设、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将五级示范抓引领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落到百姓所需上。
今年3月,该旗将水泉乡确立为该活动的示范乡。水泉乡是2014年初新恢复设立的乡,基础建设严重滞后,水泉村首当其冲。
该乡在五级示范抓引领活动的带动下,干部包联入户晓民情,在市财政局的对口帮扶下,积极争取资金搞民生。去年,新修建了两条新街道。
针对住户反映的自来水水压不够,经常停水的问题,包联干部积极协调,在市财政局的对口帮扶下,目前,投资15万元,南山上两个50吨水塔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十月份,该村的2000多名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了。
据该乡乡长田更昌介绍,两年来,在市财政局的对口扶持下,该乡获得资金支持近千万元,新建或完善了街道硬化、垃圾处理厂、村村通公路、街道硬化、医疗器械、养老院、水塔等11项民生工程,真正实现了造福一方。
库伦旗旗委副书记张海明说,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好五级示范抓引领活动各项任务要求基础上,重点抓好产业发展、扶贫攻坚、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引领和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记者陈永超)
打好优势牌走好特色路
本报评论员
库伦旗积极贯彻落实我市“三大产业集群”战略部署,强化科技创新,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使绿色产业成为新常态下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市作为农牧业大市,绿色资源丰富,各地要坚持从资源禀赋出发,打好优势牌,走好特色路,不断增加绿色农畜产品种类,做大产业规模,为全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作出积极贡献,全力打造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绿色经济产业,要高度重视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强化监管,净化农畜产品产地环境,大力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全过程质量可追溯,全力打造有影响力的科尔沁绿色安全食品品牌。要推动建立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各类新型组织模式,有效建立龙头企业与农牧民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共同体,切实做大做强企业、富裕农牧民。要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利用各种方式展示和推介通辽绿色农畜产品,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实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市场变化,我们要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农畜产品是通辽的优势特色产业,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把绿色安全农牧业的文章做足、做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