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确定4个盟市所在地城市参加首批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并考核推荐2个城市接受“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命名复核。首批参加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的4个城市,除呼和浩特市外,其他3个城市从2013年度考核排名靠前的盟市中产生,乌兰察布市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3月20日,乌兰察布市召开“五城联创”工作动员会,对“五城联创”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专项推进组的主要牵头单位,于3月23日迅速召开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了全市“五城联创”动员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落实“五城联创”行动提出具体要求部署。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不仅是国家和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期乌兰察布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专项推进牵头单位,感到压力巨大,责任重大,更感到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付俊峰郑重地说道。
该局按照《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要求》的5个考评项目、34个考评指标,将指标任务进行分解,制订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对工作目标进行了细化:一年内实现全市食品安全两个“全覆盖”(中心城区实现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示范创建全覆盖和县城实现餐饮示范创建全覆盖);两年内创建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三年内建设成食品药品安全乌兰察布市,全面提升乌兰察布食品药品安全总体水平。
机构改革夯实创城体制基础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需要一个职权运行流畅、职能划分清晰的执行机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去年4月10日率先在全区完成食品药品机构改革,做到了职能、机构、人员、经费、装备和培训“六到位”,为创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中,质检、工商、商务、卫生等部门职能划转到位,并率先将酒水流通管理职能由商务部门划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全市各乡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共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110个,每个所配备办公人员5——10人,新增食品药品监管人员679名,新增比例达158%;同时在嘎查村、社区配备食品药品协管员1762人;全市食品药品经费保障到位,旗县市区按照不低于15元/人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合理的增长机制;办公场所、办公设施、执法设备、执法车辆已全部解决;在全区范围内率先组织了600多名新选调的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开展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各旗县市区也相继开展多次专项培训。
同时,根据市、县、乡、村四级食品药品监管职责权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构建起以市为“面”,以旗县市区为“网”,以乡镇苏木为“格”,以嘎查村、城镇社区为“点”的四级食品监管网络体系,形成了“以面定网、以网定格、以格定点、以点定人、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监管新局面,基本构建起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技术支撑、基层服务“四位一体”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全区仅有乌兰察布市做到了将食品监管落实在嘎查村、社区一级,为全面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序推进打造创城核心区域
“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作为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品牌,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部署,各省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每2年为1个申报评价周期。创建活动组织实施步骤按照先由省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自愿的原则确定本省(区、市)参加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的名单,再由省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创建并考核推荐、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示复核、命名公布、动态管理的顺序严格执行。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城市大考,仅仅依靠政府无法完成创建工作,需要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主动踊跃地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作为创建工作核心地带的集宁区,把宣传讲解走在了开展工作的前头,通过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方式使广大市民了解、认识到创城的意义,各食品药品监管所挨门逐户发放食品示范创建通告和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示范标准;市电视台、电台黄金时段播放《关于在集宁区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示范创建全覆盖活动的通告》,部分规模较大的食品经营商户在店内醒目位置悬挂标语,或用LED显示屏进行滚动宣传。截至目前,共发放食品安全示范创建通告和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示范标准2万余份,得到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集宁中心城区的食品药品监管所在辖区内选取一条街为重点示范街,通过试点先行的模式,做到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同时按照网格化监管模式,逐一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排查,根据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示范标准进行规范和督查整改。对无证企业不能按照标准整改办理许可的和已办理许可的企业不按标准整改无法延续许可的,一律按照无证企业依法进行取缔和关停。截至目前,责令整改食品经营单位858家,责令停业整顿70家,整改完成51家,查封3家。(记者 刘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