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乡村故事】西达赖营:明代归达赖喇嘛管辖
内蒙古新闻网  15-05-19 17:12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原标题:西达赖营:明代归达赖喇嘛管辖

  西达赖营村,是赛罕区金河镇的一个行政村,与首府多数村庄相比,是离市区较近的一个村庄。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西达赖营为蒙古语村名。明代时期,此地归达赖喇嘛管辖,人们便称这里为“达赖喇嘛地”,后来成为村名。又因东西各有一村,便以冠方位,成为东、西达赖营。民国年间隶属归绥县二区,日伪时期属厚和特别市二区义利乡管辖。

  近日,记者走进该村,去挖掘这个村庄的故事。

  保留民国年间蒙古文地契

  既然“西达赖营”是蒙古语村名,那么汉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叫此村名?记者带着疑问来到此村。

  “不知道为啥叫这个名字,只知道‘达赖’在蒙古语中是大海的意思。”在西达赖营村,记者见到了最早来到此村的蒙古族人的后人——广来锁。

  广来锁今年62岁,是土生土长的西达赖营村人,曾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加之自家祖辈在此为生,故对这个地方的感情很深厚,于是关注村落的历史研究。据广来锁介绍,他听父亲讲,他们家族最早居住在土默川一带,大概是在同治年间分家,一部分族人就来到了现居住地西达赖营村。西达赖营本身就是蒙古族人的封地,他们家族从同治十一年就开始以租地为生,将大量封地拿来租给走西口而来的汉人,也有部分土地卖给汉人。“起初是一块大洋一亩地,后来也收羊、牛等。”广来锁说,他们家族是一个很有故事的蒙古族家族,他爷爷的哥哥曾经是团长,还开过乾通渠。为了保存家族的东西,广来锁的父亲广双虎在“文革”期间,想尽办法留下了家谱、地契等,放在一个小木箱里,直到去世才告诉广来锁这个木箱的存在。

  广来锁走进家里,找出了木箱,木箱陈旧,上面满是尘土。广来锁打开木箱,里面放满了泛黄的纸张。“这是地契,这是民国六年的租单,这是印有蒙古文土默特总管印的种地许可证……”广来锁一张张地展示着这些记录着村里故事的纸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该村北侧,还有3座烽火台遗址。据考证,汉代曾在此屯兵修城,防御匈奴。从遗址看,城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50米,占地210亩。解放前,断墙残垣依然存在,遍长马莲。开垦耕种后,时有瓦砾被农民耕田时挖出。

  从养牛到种大棚的演变

  广来锁告诉记者,该村在解放前仅有170多人,目前已经发展到150户、460多人。谈起村民收入来源的发展史,广来锁更是门清。

  “1982年土地下户,村民以种植业为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糖菜和小杂粮等。在1993年以后,村里逐渐有人养起了奶牛,起初全村只有50头,后来发展到全村养奶牛,最高峰出现在2007年,全村共有奶牛860多头,人均两头牛。那时候有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在村里设了3个奶站收牛奶,全村日产牛奶达7吨。”广来琐说,那时候销路多,村民抓住了养殖奶牛这个机会赚了一笔。到2011年,养牛就走了下坡路,利润骤减,村民也就渐渐放弃了养牛。现在村里只有100头奶牛,1个奶站,日产牛奶才1吨。

  2012年,该村找到新的出路,迎来了蔬菜大棚种植季,全村新建蔬菜大棚240个,80%的村民开始种植大棚蔬菜。蔬菜大棚里种植的是应季蔬菜,因为离市区较近,能做到现摘现卖,保持蔬菜新鲜,受到了首府市民的欢迎。“如今,村民仍然是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记者 马丽侠)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