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注】这里是永远的家园
 

  已是耄耋之年的路昌林和老伴都是山东人,却为内蒙古的治沙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终身。路昌林说,我们老两口要一直携手守望着乌兰布和沙漠——

  1935年,路昌林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长青县一个农民家庭。他13岁那年,正读小学三年级,父母就为他迎娶了17岁的梅秀英做新娘。

  婚后,身为长子的路昌林继续上学,梅秀英和婆婆公公共同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她烧火做饭,推碾压面,还要织布做针线。路昌林16岁那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了,梅秀英的担子更重了,但是她义无反顾地支持路昌林继续求学,和公婆一直把路昌林从小学供到大学。为了能给在外地读书的路昌林写信,梅秀英参加了村子里的识字班,学习文化。

  1958年冬,时年23岁的路昌林大学毕业,成了风度翩翩的大知识分子、国家干部。而梅秀英则成了3个孩子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两人社会地位的差距拉大了。路昌林觉得妻子含辛茹苦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自己绝不能做出对不起妻子的事,一定要尊重妻子,两人要相敬如宾过一辈子。

  1958年,国家号召青年人支援边疆建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路昌林积极响应报了名。梅秀英对路昌林的行动非常支持,她说,“你做的对,这是好事情。”

  路昌林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内蒙古磴口综合治沙实验站。那时的沙区条件极为艰苦,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谈到那段不寻常的岁月,路昌林说:“一言难尽呀!毫不夸张地说,在乌兰布和沙漠考察期间,就连喝水也没有保证。有一次,天黑了还找不到水,我和向导最后找到一眼被沙子掩埋的废弃井,用装水的铜壶盖子一点一点把沙子掏出来,等待水渗出来,再一点一点装到铜壶里,晚上10点钟将水驮到宿营地,大家摸黑焖了一锅米饭吃了。第二天早晨一看,发现米饭里不仅有沙子,还有羊粪。那些年风大沙多,不知吃进肚子里多少沙子。有时风大得连帐篷也搭不起来,我们只能将帐篷盖在身上睡……”

  后来,妻子梅秀英带着孩子也跟来了。没有房子住,路昌林和妻子带着孩子住过猪圈,住过车库。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梅秀英都无怨无悔。她不仅要带孩子、操持家务,还要做临时工,背砖、脱坯、抱石头,挖渠、装车、盖房子,为了一天1元4角5分的工资,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当时路昌林每月只挣39.5元的工资,没有梅秀英的收入,家里日子根本就没法过。

  就这样,路昌林和妻子一直在为理想努力奋斗着。渐渐的,工作生活条件逐渐好转,路昌林后来担任了中国林科院内蒙古沙林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他依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位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到单位检查工作,当时国家规定的接待标准是四菜一汤,路昌林就在单位的食堂安排了家常的两个素菜、两个荤菜。菜上齐后,路昌林对这位领导说,“我回家吃了,您慢用。”

  说起那段火红的岁月,路昌林说:“谈不上什么贡献,只能说在扎根边疆建设上听了党的话,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一直走到今天。看着乌兰布和沙漠沙区环境逐步改观,感觉那时我们真是没白干啊!”

  路昌林认为,自己在治沙工作上取得一些成就,一半以上的功劳要归于老伴。妻子是他事业上的贤内助,她用柔嫩的臂膀撑起了这个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一心一意地扑在事业上,在茫茫的乌兰布和沙漠中营造了数十万亩绿色。

  60多年来,路昌林夫妇两人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相濡以沫,早已经谁也离不开谁了。路昌林说,我和老伴都是80多岁的人了,我们老两口要一直携手守望着乌兰布和沙漠,这里是我们永远的家园。(潘生富)

[责任编辑 魏莉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