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5年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内蒙古选拔赛5月9日在呼和浩特市结束,在参赛的80名选手中,包钢三中的三名选手赢得了最终进京参赛的5名选手中的三席。
赵雅婷老师正在辅导胡景曦
2015年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内蒙古选拔赛5月9日在呼和浩特市结束,在参赛的80名选手中,包钢三中的三名选手胡景曦、高亦佳、盛宇凡赢得了最终进京参赛的5名选手中的三席。这是继去年包钢三中选手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全国比赛之后的又一次胜利。回顾这两年的学习经历,老师和学生们称:“其实这两年我们收获的不是比赛,而是赛场之外全校老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这些足以让我们受用一生。”
回忆起10天前的比赛,还不到15岁的胡景曦说:“其实从去年看到学哥学姐去比赛的时候,我就跃跃欲试,但是当时我知道自己的水平。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学习,我很想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行不行。”
这是人生最难得的一次经历
从去年10月开始,胡景曦和同学们在初二语文教研组组长赵雅婷老师的帮助下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寒假期间,胡景曦将现代汉语词典认认真真地学习了一遍,有问题随时请教老师,等到今年3月,学校开始集中学习的时候,胡景曦的词汇量和理解力明显高于一些同学。
很多人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胡景曦说,最初其实也犹豫过,但是当自己和很多同学在那些汉字中发现了从来也没有发现过的乐趣之后,那些担忧全都烟消云散了。另外,学校也考虑到课业的负担,只是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在每天下午的活动课专门训练他们40分钟。“我们非常珍惜这40分钟,因为老师们为了这40分钟,准备的东西多得无法形容,而他们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很多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些,为此次比赛的成功和未来我们学习的成功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现在,胡景曦已经记了3大本笔记,他说,这些珍贵的资料将来要送给学弟学妹,把宝贵的经验分享给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人。
这是一场难得的语文教学实践
快乐学习,其实一直是赵雅婷倡导的学习方法,作为一名从教26年的语文老师,2013年她在电视中第一次看到汉字听写大赛的时候就非常激动。她说:“竞赛之外专家的点评让我知道了我们的不足,同样也让我找到了语文教育中老师最需要学习的东西。于是我把我的心得与老师和学生们分享,同样在分享中寻找更多的学习方法。”
去年,在赵雅婷和另外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包钢三中的学生取得了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赛的资格,虽然最终没有出线,但是她发现了很多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为此,她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学习方案。
让赵雅婷没有料到的是,因为一场比赛,包钢三中校园中掀起了学习汉语的高潮,当学校决定还要参加下一次比赛的时候,竟然有100多个孩子主动找到校长,希望加入系统的学习中。而学校的选拔也把范围放到了初一、初二所有学生中,海选中,激发出的学习热情更是让老师们感动,校领导和老师都意识到,这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最好契机。
学校成立了以赵雅婷老师为主的6人小组,把那些有意愿学习的同学全部纳入其中,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免费教。浓浓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和老师自办的校园“汉字专刊”诞生。赵雅婷说:“教学、办刊的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也非常多,最感动的是,每当我们集中学习的时候,学生们总会把他们学习中总结出的好办法、需要注意的知识点与同学分享,没有一点私心。”
而赵雅婷的几本字典已经翻成了毛边,打开一看,天头地角上密密麻麻写的全部是批注,一些页面实在没有地方写字了,就把批注写在贴纸上,贴在字典上。老师们开玩笑说:“要是当年有这样的劲头学习,北大也考上了。”
“我们想为孩子们上这样的课”
包钢三中副校长刘怀芳这两年一直非常关注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她说,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倡导的是用古代文化滋养当代精神,不从事教育,感受不会这样深刻,当你不再把自己当成旁观者时,就明白了这不是一个节目,更是中国人一生的修为课。
“之所以要把这样的比赛带进校园,就是希望孩子们对古人留下的丰富遗产不再陌生。作为师者,我们想为孩子们上这样的课程。”说起本次比赛,刘怀芳非常感慨。她讲,本次比赛的成功不仅仅是3名学生的成功,更是包钢三中集体的成功。正是有了全校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热情,有了每一位语文老师日常教学中的积累,才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今天的成绩。
一字一世界,一词一趣味。当我们投身到浩瀚的汉字海洋中就会发现更多的文字之美,了解更多文字背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包钢三中在参赛的过程中,赢得的不只是比赛的胜利,更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胜利。刘怀芳说:“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所有学生走上了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文学和文化背后内涵的道路,这场比赛我们赢得非常漂亮!”(记者赵永峰 首席摄影记者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