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呼和浩特属严重缺水城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首府老旧小区供水管网多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铺设的,管网使用最长年限已经达50多年。随着首府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供水不足矛盾日益凸显。
“呼和浩特市属于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城市供水的水源以地下水为主、黄河水为辅,随着多年来大规模开发利用,城区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区地下水供应量已占总供水量的60%至70%,面临地下水超采和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这十几年首府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一幢幢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人口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70万增长到目前的300多万。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热水器、全自动洗衣机等大量使用,无形中使用水量成倍增长。除此之外,洗浴中心、洗车机构的增加也增加了用水量。这些因素致使首府的供水管网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老旧小区二次管网改造项目部经理任利华说。
据任利华介绍,目前呼和浩特市的供水能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水平,供水基础性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供水量与用水量已经达到临近值。目前,全市170个水源井全部开启,也仅够全市居民的用水,基本上是供多少用多少。
【措施一】
投资近9.59亿解决问题
老旧小区的供水保障涉及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老旧小区居民吃水难的问题,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协商解决方案。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2015~2017年对城区老旧小区105片社区(包含381个小区)的供排水管网、二次加压泵房、户内供水管道、水表等进行改造,项目总投资近9.59亿元。惠及老旧小区约5.11万户居民,近20万人口,2015年第一批工程将对30个片区、120个小区管网及泵房进行改造。
“从2014年开始,我们与首府四区政府配合对全市老旧小区的供水管网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老旧小区多为3层以上用水高峰时用不上水,部分5层以上高峰时用不上水,整体呈现用水困难情况加重、缺水时间段越来越长的趋势。经过4个区域各街道办事处对所属小区供排水情况的排序以及项目组成员的现场排查,将381个老旧小区列为一期改造项目。今年开工的第一批小区,我们是根据百姓呼声较高、社会反映较大的小区先行改造。”任利华告诉记者。
【措施二】
加快引黄二期工程步伐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稀缺的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城市居民用水越来越紧张,投诉越来越多。引黄入呼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市民生活用水的不足。我们正在加快引黄二期工程的步伐,尽早实现引黄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整体增加市区供水量。
“引黄入呼工程取水口位于黄河托克托县薄滩拐河段,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要驾船到河心取水。现场需要测量水温、溶解氧等指标,其余多数指标要带回化验室检测,水质检测结果均要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经过预沉厂和水库沉淀后的黄河水将在金河净水厂通过混合、反应、加氯、加药、沉淀、过滤等多道工序达到饮用标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后,水质标准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指标,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的检测能力目前已经达到106项指标。”任利华说。
【措施三】
提前部署确保居民用水
为了确保今夏用水高峰期居民吃水问题,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提前做了安排和部署。
“从4月份开始,我们对水厂、水源井进行了全面检修,确保供水设施安全运行,保证高峰期内的安全供水。所有水厂、地下水源井24小时运行,并对各水厂清水池蓄水工作进行研究调节,低峰保压蓄水,在高峰期实行加压供水。从现在开始,我们加强了各水厂巡视工作,设备抢修队伍做到小故障马上修理,大故障连续抢修,最大限度地保证供水设施安全可靠运行。各管网抢修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人员、车辆随时待命,同时做好备品、备件的储备工作,保证管网维修及时到位。供水中心调度根据市区整体供用水情况,做到科学合理调配供水及压力。”任利华介绍说。
【倡议】
错峰用水 科学节水
针对居民对吃水难的担心,呼和浩特市供排水公司生产调度中心韩利虎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尽量避开用水高峰,实施错时用水,科学节水。
据韩利虎介绍,夏季用水高峰期,供水设施已经满负荷运行,“尤其在早中晚做饭时段,用水量增大的同时,管道内压力随之产生剧烈变化,给供水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隐患,容易致使一些老化管道爆裂。建议居民科学合理用水,尽量错开用水高峰时段,譬如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洗衣、洗澡等可选择在夜间进行,并提高节水意识,洗菜水、洗衣服水可以二次利用。”(记者 石 尧 陈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