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鄂温克族自治旗:《敖包相会》唱响的地方
 

  原标题:鄂温克族自治旗——《敖包相会》唱响的地方

  编者按

  这里曾是旧石器时期古人类文明的发现地之一;

  这里曾是成吉思汗幼弟——铁木格斡赤斤封地;

  这里因一首《敖包相会》的歌曲闻名于世,传唱至今;

  这里是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

  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温克叙事民歌和“抢枢”(鄂温克族的传统竞技类项目)的故乡;

  这里是全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

  这里就是鄂温克族自治旗,

  ——一个让人神往和自我沉淀的好去处。

  鄂温克族自治旗(以下简称鄂温克旗),地理环境优越,前倚呼伦贝尔草原,背靠大兴安岭,境内有辉河自然保护区和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好,绿色无污染,堪称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宝库。

  在鄂温克旗,景区层次立体分明,自然风光旖旎。有水草丰美的广袤草原,有松涛激荡的兴安林海,有迂回曲折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是领略草原森林风光、度假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50年代初,一部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让其外景拍摄地巴彦呼硕敖包家喻户晓,电影主题曲《敖包相会》更是传遍大江南北。1989年巴彦呼硕景区正式成立,同时也标识着鄂温克旗旅游产业的起步。初期的旅游发展以政治接待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外交流,人数虽不多,但也在逐年攀升。1992年鄂温克旗旅游事业管理局(鄂温克旗旅游局前身)正式成立,鄂温克旗旅游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日常民俗与旅游产业

  “过去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原始放牧生存方式,让我们只知道吃吃饭,唱唱歌就是旅游。如今,能够将这种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与日常生活劳作结合起来,还弄出了旅游产业,真是想也没有想过的。”一位牧民高兴地说道。

  进入2000年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旅游业也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发生转变。这样的大气候条件下,鄂温克旗旅游人数和收入双指标呈现逐年快速上涨的趋势。2006年鄂温克旗出台了《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条例》,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008年,经过旗委、政府和旅游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成功创建“中国旅游强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仅有的两家被授予此殊荣的旗市区。

  争创“中国旅游强县”的成功,证明鄂温克旗旅游开始步入全面繁荣发展阶段。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等作为有形的、极具生态价值的、不可复制转移的旅游产品,与各民族璀璨历史文化,共同走进了旅游发展的大潮中。

  敖包相会的地方

  从2009年至今,鄂温克旗已经接待了上百万的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以平均14%的速度逐年递增,“敖包相会的地方,一个被世界传唱的地方”成为鄂温克旗旅游的主题宣传名片。大量的游客通过身临其境的游览,更加强化了“敖包相会”的印象,加之口碑宣传效应和旅游宣传促销推广模式的多样化,进一步确立了鄂温克旗“敖包相会”的形象。

  “第一次来到草原,一望无际的雪原,让人倍加放松。见到庄严而神圣的巴彦呼硕敖包,仿佛耳畔已经响起了《敖包相会》这首歌,不知道是巴彦呼硕敖包成就了这首歌,还是这首让世界传唱的歌曲赋予了巴彦呼硕敖包更加隽永的意味。我想,无论是歌中所传唱的爱情,还是这座庄严的、历经千年的敖包,都是鄂温克草原上的人们所传承的豪迈与骄傲。很希望,在夏季能够再来一次,亲眼看看这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大地,我想那将会是一次更加美好的旅行。”一位摄影爱好者充满激情地讲述着。

  “来这里旅游,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以领略绚丽多彩的民族原生态特色文化,甚至还能大快朵颐,品味民族饮食文化。鄂温克旗境内生活着20多个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各民族创造了独特、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服饰表演,欣赏原汁原味的草原歌曲,还可以参观各民族的民俗博物馆。每年,这里还举办鄂温克瑟宾节、冬季冰雪那达慕、马文化节、骆驼文化节、伊敏河之夏草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自然人文风光,历史文化艺术和民族饮食交相辉映,能够满足旅游者多层次需求,让游客流连忘返。”一位旅游从业人员介绍道。

  鄂温克旗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原生态旅游形象愈加鲜明,旅游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旅游服务体系和功能基本形成。2014年旅游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均实现同比增长10%。

  文化生态旅游基地

  从单纯的旅游产业,结合畜牧、文化、体育、民生等多产业发展模式,鄂温克旗将穿林海、过草原、观禽鸟、看湿地、访古城、品宗教、赏民俗、强体魄、健身心等多元资源有效整合,在奔跑中实现了旅游产业的美丽蜕变。

  鄂温克旗旅游局负责人认为,鄂温克旗旅游产业发展要以全生态、原生态、多民俗的旅游发展优势,高品质、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积极适应新常态,逐步建设以大景区辐射周边,以项目促发展的文化生态旅游基地。

  鄂温克族是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据鄂温克族民间传说推演有近三千年的历史。鄂温克旗境内的鄂温克族、达斡尔等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目前,鄂温克旗“百户千万”牧户游项目,充分适应现代旅游者追求“生态”与“个性”的多样化需求,依托鄂温克旗发展牧户游的良好的地缘条件和自然民俗基础,结合牧民发展牧户游的强烈愿望,通过大景区的辐射作用,规划建设精品牧户游,进而实现多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

  鄂温克旗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鄂温克旗将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设计总长约300公里,2日游程,全部在鄂温克旗境内,基本上将全旗多民族民俗文化集中在一条带状区域上且交通便利,值得游客亲自到鄂温克草原探访、旅游。

  阳光下,绿色草原、苍翠森林、蓝色湖泊、白色蒙古包熠熠生光,这就是我们美丽多彩的鄂温克草原。(杨苏文)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