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边境行】琴行里“万马奔腾”
 

  今年68岁的罗金花,每天都在巴彦浩特定远营古城里的一间琴行打工,这里不仅是她工作的地方,还是十几位蒙古族老人聚会演奏民族传统乐器的地方。每到周末,琴行里总响起悠扬的音乐,一种草原特有的韵味逐渐弥漫开来。

  罗金花的家族是定远营很有名望的一支,长辈中很多人都有艺术细胞,受他们的影响,罗金花骨子里就对美好的传统艺术有一种痴迷。因为工作太忙的缘故,老人年轻时并没有能深入学习这些民族传统艺术,她的才华得以发掘,还是到了退休之后。

  罗金花因病提前退休,离开了她所热爱的教师岗位。退休后的她,起初只是做做家务,哄哄孙子,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2007年,一件偶然的事情,让她的人生开始变得多姿多彩——有一天,在蒙古族实验二小上学的孙子背回一把马头琴,说是学校要教孩子们如何演奏。当孙子用笨拙的小手“咿咿呀呀”拉着琴时,老人的心中突然涌出一个念头:“我也要学马头琴。”就这样,每当孙子拉马头琴时,罗金花就在一旁默默听着、学着,等孙子练习完了,她就拿过来试着拉上一阵,越拉越喜欢。

  在朋友的引荐下,她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乌兰牧骑的马头琴演奏家乔宝,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她的演奏水平一天天提高着。后来,她又拜另外一位马头琴演奏家为师,继续深造。3年时光,罗金花从一个马头琴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位演奏家,《万马奔腾》《苍天般的阿拉善》等曲子都是她最拿手的。她还参加了一些表演团体,渐渐的身边聚起了一群喜欢马头琴的“发烧友”。

  谈到学习马头琴的艰辛,老人有一肚子话想说。岁数大了,反应慢了,对乐曲谱子理解能力差,但最让她揪心的是,没有地方练琴。她家住楼房,怕影响邻居休息,只能在下午练上一两个小时。夏天,老人会与其他两位练琴的伙伴一起,骑着自行车找到一处空地练琴。天气凉了,他们又找到了一位住平房的朋友家练琴。“我们就像打游击战,从来没有固定的地方,生怕打扰到别人。”老人感叹道。终于,随着阿拉善盟老年大学开设了此项课程,罗金花与朋友们终于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

  学会了马头琴,罗金花的眼睛又瞄向了陶布秀尔,这种传统乐器的魅力丝毫不亚于马头琴。说学就学,尽管老人当时已经63岁了。“陶布秀尔比马头琴好学一点,但是江格尔的说唱艺术是需要用心去学去背的。”老人从墙上取下一把陶布秀尔,手指轻捻,激昂的乐声响起,她唱了一段江格尔的“一个英雄”。节奏明快的音乐仿佛把听者带入古老的大草原,感受英雄的金戈铁马,令人心旷神怡。

  学会了马头琴,学会了陶布秀尔,2014年3月,罗金花又张罗着组建了一支蒙古族老年人乐队。这个乐队年龄最大的就是罗金花,最小的队员也有44岁,大部分都是活跃在公园里“老教师合唱团”的成员。“我们正在集中练习,最近还有几场演出呢!”说起排得满满的日程,老人一脸自豪。(斯琴高娃)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