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巴彦陶来苏木:打造幸福全覆盖提升群众满意度
内蒙古新闻网  15-05-28 16:24 打印本页 来源: 阿拉善日报  
 

  5月的额济纳,和风送暖,艳阳高照。漫步在达来呼布镇日新月异的街头,巴彦陶来苏木牧民巴德玛和老伴儿的幸福溢于言表。从牧区低矮破旧的平房搬迁到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从靠天吃饭到每月按时领取养老金,老两口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额济纳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同步统筹城乡共享覆盖模式的实施,目前该旗已有20%的农牧民过起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额济纳旗结合当地实际,通过整合新农村新牧区、美丽乡村、生态脆弱区、三到村三到户、一事一议、文明村镇创建等项目,采取捆绑项目、集中资金、先易后难、整村推进的方式,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多种模式、多元覆盖,探索走出了同步统筹城乡共享覆盖、转移集中转产创业覆盖、突出主业夯实基础覆盖、固边惠民流动服务覆盖、村镇一体融合互补覆盖等五种新模式,以硬件覆盖、服务覆盖实现民心覆盖,将“十个全覆盖”工程打造成实打实、心贴心的幸福工程。

  针对农牧区老人、儿童看病养老就学的实际需求,额济纳旗采取同步统筹城乡共享覆盖模式,让城乡居民共享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在达来呼布镇阳光小区建设住宅楼,进行统一安置,实施社区管理,与城镇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同步覆盖。自去年以来,依托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移民扩镇等生态项目的实施,累计投资1亿元,建成转移搬迁楼34栋420套、家庭旅馆48套、配套建设商服楼127套,安置转移搬迁农牧民1200余人,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实现了“10+N”全覆盖。

  针对有转产创业、增收致富迫切愿望的转移搬迁农牧民群体,采取转移集中转产创业覆盖模式,在纳林高勒新区统一规划建设“胡杨人家”民俗村,鼓励引导农牧民从事以旅游业为依托的第三产业,集中投入、全方位覆盖,超过30%的农牧民享受到实惠。截至目前,建成庭院经济安置房713套,举办餐饮等创业技能培训班99期,发放贴息贷款1.17亿元,扶持发展民俗特色餐饮、住宿、民族风情表演、民族手工艺品和服饰制作等三产。

  针对在农牧区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愿望的农牧民,额济纳旗采取突出主业夯实基础覆盖的模式,在生产基础较好、居住相对集中的嘎查,实行分批投入、夯实基础、并联覆盖,惠及了32%的农牧民。按照一村一品、一嘎查一特色,在部分苏木镇和嘎查扶持有生产技能、能吃苦、愿干事、想致富的农牧民1860人。目前,已改造节水农田3.8万亩,累计建成安置房302套,舍饲棚圈744座,牲畜存栏7万头只,配备饲草料加工机械400余台套,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针对有发展传统畜牧业,承担居边护边、护林护矿、维护区划完整、军警民联防流动哨卡任务的农牧民,额济纳旗采取固边惠民流动服务覆盖模式,在边境边界地区通过军民共建、分散建设,实行定点保障、流动覆盖,惠及了全旗8%的农牧民。在马鬃山、黑鹰山、温图高勒、古日乃等边远地区,安置愿意留守、从事传统畜牧业的居边护边农牧民490余人。同时,结合边防连队通电、通水项目的实施,解决就近农牧民生活所需,目前,已建成居边护边安置房50套。

  针对一苏木镇一嘎查、农牧民居住高度分散、距离旗府所在地较远、通行不便等实际,采取村镇一体融合互补覆盖模式,统筹考虑边防连队、矿山救护、农牧民实际需要,集中财力物力建设苏木、嘎查一体化办公楼和四合院,实现卫生院、派出所、便民连锁超市、文化活动室、基层组织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目前,全盟唯一侨乡温图高勒苏木已实现通电通路、光纤宽带接入,最远苏木马鬃山通乡油路部分建成投用。

  “只有让农牧民得到实惠,感受到幸福,才能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到位。”额济纳旗旗委书记王维东告诉记者,作为自治区和盟委、行署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只有务实创新、真抓实干,把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中,才能让“十个全覆盖”真正成为农牧区美起来、亮起来、富起来的惠民工程。今年,该旗计划投资1.1亿元,在全旗8个苏木镇19个嘎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力争年底实现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9项工程全覆盖,嘎查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预计2016年实现全覆盖。记者赵晓丹

[责任编辑 魏佩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