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品牌销售
设施蔬菜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投入。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全市组建了“1352”蔬菜技术服务队伍,即:聘请10名专家,农牧业系统抽调30名专业技术人员,全市选聘500名农民科技特派员,招录200名大学生服务“三农”志愿者,在各设施蔬菜基地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我市启动实施了蔬菜标准示范园建设项目,标准园区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全市累计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补助资金630万元,共建设标准示范园8个,规模近2600余亩,辐射覆盖全市5个主要农业旗县区。蔬菜标准园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为建设主体,全部采用高效日光温室的结构标准建设,确保能实现冬季生产。园区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六统一”的要求种植生产(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100%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综合配套设施蔬菜各类综合生产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开展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和集约化育苗,良种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达100%,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建立了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五项质量管理制度,蔬菜产品全部实现100%品牌销售。蔬菜标准园建设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效拉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初步体现了科技实验、示范带动和产品展示功能,切实提高了全市蔬菜产品品牌化水平。
此外,我市的蔬菜产业化发展格局势头显现。目前我市蔬菜基地运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农民自主经营型、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社(企业)经营三种模式。全市100个蔬菜基地中,由大型企业建设的基地40个,由村委会(合作社)建设的基地50个,以合作社为建设主体的10个。培育了昌德和、永春、绿康、嘉丰、蒙宏等蔬菜种植龙头企业,涌现了百岁园、绿联、栓明鑫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一大批种植能手,部分本地蔬菜知名品牌和产品开始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初步显示了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市场销售体系建设方面,2013年,市财政和企业共同投资入股成立了市蔬菜产业有限公司,在市内建设了38个终端销售网点、1个地产蔬菜交易中心,租赁使用城建部门建设的17个蔬菜直销市场,对蔬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和品牌化销售,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地产菜直销网络。同时,部分经营种植户也已经开始尝试网上订单、电话预订、微信平台宣传销售等新型销售方式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形成区域布局培育特色基地
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和规划引导,我市蔬菜基地建设的区域布局已初步成型:在新城区、玉泉区、赛罕区近郊等区域,主要定位于城市居民休闲观光的都市设施农业基地,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业,以草莓、果蔬等种植为主,满足市民体验农情、享受耕作之乐的需求;在靠近城市绕城高速以外和国省干道的赛罕区、土左旗部分区域的基本菜田,主要定位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为主,建成多品种、高质量、低残留的优质日常食用蔬菜主产区域;在和林县、托县、清水河县,立足污染少、光照足、虫害少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果类菜和经济效益较高的瓜果类产品种植以及订单农业,主要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蔬菜基地;在武川县利用当地冷凉气候条件和现有产业基础,把该地区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冷凉蔬菜种植基地。
据了解,目前全市9个旗县区的蔬菜基地中,全部建成投产的蔬菜基地共有70个,总计投产温室数量约1.2万个。各个蔬菜基地围绕自身优势特色和产业定位,大力发展主打产品,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果蔬基地。如:赛罕区南舍必崖村的都市观光农业基地、根堡村的豆角种植基地、罗家营的花卉基地、太平庄与郜独立的西红柿基地、西讨速号的温室果树基地,土左旗永春的草莓基地、昌德和小西红柿基地、绿康的黄瓜基地、四季青大西红柿基地、民天概念农业基地,托县昊葉、嘉丰的葡萄基地,和林县小甲赖新农村科技示范基地,清水河县蒙宏小香瓜基地、聚宝庄葡萄基地,新城区鑫冠樱桃基地,武川县耗赖山食用菌基地等等。这些设施果蔬基地在探索设施农业的多种经营模式、提高经济附加值、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引领了设施农业发展的未来。
此外,我市蔬菜基地在经历了基础设施规模快速建设的阶段后,现已进入抓生产、抓效益的攻坚阶段。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不再单独下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任务,但推进蔬菜产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此项工作被列为全市上下及农牧业系统“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主题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之一。为此,今年市农牧业局成立了蔬菜基地建设推进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服务区域进行分解细化,做好工作统计和记录,实行零报告制度,并把旗县区队伍、蔬菜专家团队、蔬菜技术员、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的作用和力量充分调动好、发挥好,形成推进产业发展的合力,力争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即继续做好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任务,督促指导4822座尚未完善的温室在今年年底100%建成投产,继续鼓励和支持各地新建、扩建设施蔬菜基地。抓好蔬菜基地生产技术服务,全面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重点加强新技术推广和新品种引进工作,同时注重经营管理方面的服务和指导,提高各基地生产和经营水平。提升蔬菜生产标准化水平,年内力争建设18—20个蔬菜标准园区。加强蔬菜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蔬菜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水平。(记者 王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