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的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和各旗县市区教育局、招生办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乌兰察布市顺利完成了2015年高考招生考试工作。
今年全市高考报名21794人,其中普文6128人,普理10700人,美术1292人,其他4968人。共设11个考区,20个考点,712个考场。市教育局派出了20名巡视员分赴全市各考点,检查、监督和指导考试的准备及实施工作。整个考试过程顺利平稳,未发生任何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考风考纪良好,没有违纪违规考生。
据悉,为确保今年高考顺利平稳进行,市教育局在考前、考中、考后三个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圆满完成了自治区提出的“考前无泄密,考中无大面积舞弊”的工作目标。
一、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继续综合治理“高考移民”
今年乌兰察布市高考报名资格继续实行“谁主管、谁审查、谁确认、谁负责”的审查办法,对不符合学籍要求、提供虚假报名材料、不符合政策照顾加分条件的考生,不予进行受理,进一步完善了治理“高考移民”的机制,“高考移民”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二、贯彻落实教育部、自治区招生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根据教育部会议精神,乌兰察布市就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要求招委会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提早进入工作部署。二是乌兰察布市于5月22日召开了全市招生工作会议,就做好2015年招生考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考试公平,加强考试队伍建设,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和工作执行力以及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具体强调;市公安局、保密局、无委会负责同志也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市政府、市招生考试机构分别和各旗县市区分管旗县长、招办主任签订了考风考纪和安全保密工作责任状。
三、标准化考场设备及安全保密工作
一是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市招生考试中心、各旗县市区招办提前对标准化考场、试卷保密室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20个考点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更换。二是市保密局单独对全市各考区试卷保密室进行了检查,包括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全部符合要求,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自治区保密局。三是无委会出动车辆对集宁区考点周围的信号等进行了检测,对异常信号跟踪、锁定。四是加强试卷分发场所的安全管控。6月2日市招生考试中心与市消防支队领导现场办公,试卷分发场地全部由武警把守,全部封闭,所有工作人员凭证进入工作场地,不得离开监控范围,所有试卷分发结束后统一离开场地,6月3日上午11:00之前,所有考区试卷安全进入保密室。五是制定了《乌兰察布市高考期间防震应急预案》,成立了高考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要求各地成立相应的指挥中心,并能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的作用,有效控制灾害的影响程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四、考务管理队伍、巡视队伍培训情况
一是市级巡视员、高校派出的巡视员参加了由自治区组织的高考巡视培训工作会议。二是召开了由市招生考试中心组织的,各旗县市区分管招生工作的副局长、招办主任参加的全市招生考试考务会议。听取了分管局长2015年招生考试工作的汇报,对分管局长、招办主任就考务工作各个细节进行了培训,强调了容易出现问题的每个小节,如考场的设置、考点的岗位设置、各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人员的选聘与培训、考前各时间节点的掌握、偶发事件的处置、保密室工作人员注意事项等。三是针对指静脉、二代身份证识别仪和RTX群的正确使用等工作,参加由自治区考试中心组织的对全市各考区、考点所有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五、重点抓好考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考务程序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市人大副主任袁金莲、政府副市长王心宇和政协副主席范凌华等领导对部分考点考前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丰镇市、集宁区等地由书记和市(区)长参与考前准备检查工作;招委会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丰镇市、察右后旗公安、电力全部是一把手到场亲自指挥工作。二是严密、规范地组织考务工作。严格执行自治区考试中心《考点考场设置管理办法》、《统一考试施考程序》和《统一考试试卷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第一次指静脉验证,组织有序,提前由武警组织排队,依次进行验证;考务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监考过程认真履行监考员职责,严把考生入场关,坚决杜绝替考或利用假证件作弊等现象发生,考生随身携带的与考试无关的物品实行集中管理。三是每九个考场配备一名电子监控员,对考场实施动态监控。四是考场秩序、考风考纪良好。参加报名的21796名考生,除122人缺考外,没有违纪舞弊现象。五是为了避免各环节出现差错,每场考试开考前,考务组长和考点主考都要重复强调各时间节点的注意事项。六是加大考点周边环境的整治,各成员单位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主动增加工作人员,如武警、公安、交警增加警力加大对考点周边环境的巡视,团委组织爱心车队有序接送考生,电力将最新装备的电力发动车开进考点,保障高考用电等。
六、加强高考填报志愿的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及早告知家长、考生,学校已为考生准备好填报志愿的专用计算机,谨防“所谓的专业填报志愿机构”欺骗考生;二是各地考试中心(招办)安排专人值班,做好考生和家长的咨询和解释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考生和家长解决问题;三是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违规填报志愿机构的查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