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十里坡村村貌。本报记者 贾永强 摄
【典型】村庄换新颜 大葱十里香
夏日的土左旗上十里坡村恬静安详:村民屋顶上的一个个太阳能热水器,让这些农家小院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村委会广场上,村民们健身的、聊天的,三五成群,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田野里,绿油油的大葱一望无边,充满着丰收的希望……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昔日的老区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6月3日,记者走进上十里坡村,只见黄墙红瓦,农舍错落有致,干净平坦的通村水泥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门口,路边松树迎风摇曳,一盏盏路灯排列整齐。
上午10点多,村民们大都在自家地里忙碌着。路旁的树荫下,几位老人悠闲地坐着聊天。
“这路没修时,你要是到我们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到处坑坑洼洼。现在,新修的路又宽又平坦,农用车、摩托车、小轿车尽管开。”说起眼前的这条路,村民齐灵芝打开了话匣子。
“看看这路灯!从前,没路灯,到了晚上村里黑灯瞎火的,村民们没少磕着碰着。现在,住在路边上的村民还嫌路灯太亮,照到家里睡不着觉呢。嘿!其实大家是打心眼儿高兴才这么说呢。”
“除了路,还有房子。我家的房子是3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刮风满家都是土;下雨屋顶漏,满地黄泥汤;要是下大雨,全家人一晚上都不敢睡,怕房子塌了。今年,政府把这些老房子都用红砖加固整修了,原来的纸窗户换成了玻璃,屋里亮堂堂、暖和和的,一觉睡到大天亮。”67岁的张挨岁接过话茬儿。
……
谈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有说不完的话。
让齐灵芝更激动的,是家里通了下水道:“走,去我家看看!”
一间4平方米左右的屋子,墙面上镶满瓷砖,安着洗脸池、淋浴器,角落里还有全自动洗衣机,这是齐灵芝花了8000多元改造的卫生间.“新买的洗衣机,闺女说省劲儿、好用,关键是有下水了,要不然,这好东西我可用不上。”
“再看看这太阳能热水器,24小时有热水。以前没通下水,洗个澡得去镇里,现在每天忙完农活,回来就冲个澡,这条件不比城市差吧。”齐灵芝笑得合不拢嘴:“村里还有健身场、农家书屋、卫生室,足不出村就能健身、看书、治病,这日子越过越滋润喽……”
上十里坡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军介绍,今年政府拨款,对38户村民的房屋进行了改造,全村硬化路面4.5万平方米,还铺设了雨污水地下管网,共完成地下管网建设5400米、污水井300多口,将排水管网接入每家的厨房和卫生间,解决了雨季排水问题,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卫生条件。
上十里坡村民在种植大葱。本报记者 贾永强 摄
要安居,也要乐业。上十里坡村生活条件彻底改善的同时,致富的步伐也在加快。
该村种植大葱历史悠久,在呼包二市远近闻名。全村3千多亩土地三分之二种植大葱。过去,村民种葱靠经验,技术落后,品种老化,增产增收空间受限。种植大户张军军家种了8亩大葱,但老办法种的葱费时费力,还竞争不过山东大葱。他说,现在政府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自己想好好学学。
今年,该村在传统产业上挖潜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植。
10亩试验田里,新品种大葱长势喜人。张军军正在和技术员张志凌交流新品种大葱栽培技术。张志凌来自山东,从事大葱种植科技研究近20年,去年受聘为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专门负责指导上十里坡村民种植大葱。他介绍,上十里坡村主要通过引进“内葱2号”和“内葱3号”新品种,使用生物菌肥、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和使用低温冷藏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达到无公害的目的,预计今年每亩可增收2000元以上。
“我们从山东买了机器,实验田上拢地、种葱都不用人工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军说:“政府聘请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帮我们解决种植和田间管理中的技术难题,还定期邀请专家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新的种植方式省劲儿、产量大,今年见到效益后明年打算大面积推广。”
上十里坡村还成立了大葱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十里香葱”。张建军说:“成立农村合作社,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做到村民自产我们包销,目的就一个:让村民增产更增收。”(记者者贾永强 实习生妮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