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内蒙古机遇
我国提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围绕共同构建高度互信、开放包容、普惠多赢的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提升经贸技术合作水平,创造更多需求和就业,是值得世界各国及沿线国家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伟大事业。未来以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以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建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特别是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两个经济走廊将形成“西出北上”两翼核心圈层,贯穿了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这将在基础设施、物流、农畜产品、文化旅游和能矿产业合作、新兴产业投资等领域对内蒙古蕴含着大量的机会。
内蒙古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特别是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内与8省区毗邻,外与蒙古国、俄罗斯两国有4221公里的边境线接壤,现有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16个,其中陆路口岸13个,航空口岸3个。满洲里口岸目前是我国环渤海地区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我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和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国际通道。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甘其毛都、珠嗯嘎达布其、满都拉和黑山头等口岸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能源资源重要通道和与俄蒙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次是传统和文化优势。中俄、中蒙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内蒙古不仅有联接内地与蒙古、俄罗斯的古丝路、古茶路、古盐路的历史古道,也有与两国之间在经贸往来、地区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密切认同。再次是经济结构互补。经济互补性及契合度是深化合作的基础,中俄、中蒙存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的差异性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经济相互依存度及相互关联度较高,双边经济融合度较高,也有进一步深化的潜力。目前,中俄陆路货物运输量的65%,中蒙陆路货物运输量的95%都经过内蒙古口岸。
内蒙古作为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特色文化区,从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向北开放等角度看,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十分重要,一直肩负着我国向北开放的桥梁和窗口的使命,具备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愿景与行动的多项功能。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明确定位,要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在积极推动国家新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和“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落地的同时,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内蒙古在国家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一带一路”为全面更好地发挥联接俄蒙优势提供了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不是我国自拉自唱的独奏戏,也不是一直被外界误导的中国海外投资是非市场主导、资源攫取、单方获益、过剩产能转移等,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奏大舞台,是需要国与国之间战略对接和耦合的务实行动,是“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出发,由商业驱动,推动产业协调和培育,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利互赢”,也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更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通融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由此,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中心将形成于“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要经济腹地的中西部地区也将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迈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民生福祉不断增加的发展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内蒙古可以凭借联接俄蒙的优势,培育发现一批新兴战略性产业,建立发展一套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配套支撑体系。
“一带一路”为全面构建经贸合作区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我国与俄、蒙之间以资源产品为主的边境地区贸易合作呈现出发展势头好、增长快和潜力大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亟待解决,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畅问题尤为突出,口岸通关功能和法律依据亟待完善对接。需要把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规划,加快推进我国与俄、蒙毗邻地区跨境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我国对俄、蒙毗邻区域“亲诚惠容”的影响,并按照“依次推进,先易后难,多方参与,主动让利”的原则,推进中俄、中蒙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安排和边境自贸区建设。以满洲里、二连浩特和策克、甘其毛都等口岸为基础,共同商建跨境自由贸易区或跨境经济合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