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首列进境俄罗斯冷藏列车经满洲里口岸换装甘蓝顺利运输出境。
3月23日,满洲里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综合保税区。
4月29日,进出口企业凭借电子通关数据在满洲里海关申报,从此实现无纸化通关……
接踵而至的捷报背后是满洲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全面对接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决心。
“三个一”模式
牵手“三互”协议
在口岸通关环境中,通关效率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这些年,满洲里深入研究优化便捷通关的具体措施,全面深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模式,全面提高查验速度,持续推动通关便利化。
“三个一”通关模式是关检最大限度惠及企业的一个便利措施。在2014年11月中旬,满洲里口岸就实现了“一次申报”,当时还以木材为试点商品,实现了木材“一次查验”。同年12月23日,首票“三个一”全流程联动作业正式实现,这标志着满洲里关区关检合作“三个一”进入完整实施阶段。直到今年5月11日,满洲里海关、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关检合作“三个一”统一版一次申报系统正式启动,这是助推满洲里外经贸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将释放出改革“红利”,让进出口企业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通关服务。
推动口岸监管“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模式,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口岸通关协作和部门联动,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提高了40%。
“通关一体化”
让企业“轻装上阵”
“我们公司业务遍布在东北地区,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公司就可以通过电子口岸自主选择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内的某一口岸就近向海关提交报关信息,无论在哪个海关办理手续都会受到同样的待遇,免去公司员工的往返奔波之苦。部分异地驻站报关点也完全可以裁撤掉,将节省的人力放置到更需要他们的岗位上去,大大节约了我们公司的运营成本。”恒瑞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王经理说。
像恒瑞国际物流这样受益于东北地区海关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的还有很多企业。从5月1日起,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满洲里六个直属海关整合为一个版块,实现互联互通。为确保有效防范风险,满洲里海关与东北地区其他各海关建立健全了区域内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企业注册、信用、通关管理、不良记录等信息的全面共享,实施统一的信用等级差别化管理措施。根据改革方案,5月1日后,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通关方式。同时,可以按照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进出境地自主选择接单现场和申报口岸。对于需要实施查验的,可由企业根据物流需求自主选择口岸或申报地海关监管场所进行查验。允许代理报关企业“一地注册、多地报关”,区域外报关企业可在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在区域海关直接报关。
满洲里海关监管通关处副处长徐平向记者介绍:“以满洲里关区注册的企业为例,在改革之前,如要从大连口岸进口货物,或者选择在大连海关办理口岸清关手续;或者办理转关手续,使用海关监管车辆运输;或者具备‘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或‘属地申报、属地验放’的资质,按属地申报方式报关。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企业无须办理属地申报资质审批,可以就近在满洲里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满洲里海关放行后,企业就能直接派人到大连口岸提取货物。”
区域通关一体化带来的不仅是高效通关,还大幅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满洲里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一个40尺进口集装箱从呼和浩特关区运输到毗邻的满洲里关区为例,按以前的做法,企业在异地间申报、运输、放行货物等可能需要4-20天的时间。一体化后,企业可就近选择在满洲里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满洲里海关通过电子系统直接对货物进行放行处理,相关口岸根据放行指令对货物放行,正常仅需半天时间,通关效率大幅提高。另外,企业直接到口岸提货,并自主安排运输车辆、运输时间和运输路线,无须使用海关监管车辆,物流运输成本可节约20%-30%。
“主动施为”
就为“积极融入”
“在积极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满洲里是入局者,这是‘积极融入’的敲门砖。”市委常务、满洲里市委书记韩宪军说。
满洲里国检局采取绿色通道、境外预检、集中报检、集中查验、“一站式”检验检疫、“5+2”“白+黑”全天候卡口通关等快捷举措,大力推广“延时服务”“预约施检”“自助报检”“随叫随办”“假日值班”五种模式,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一流高效的通关便利。
满洲里边检设立了边境旅游团组优先查验通道,对有紧急事务的旅客和机动车辆实行“减员”制度,在货检通道实行预约通关,灵活采用多种查验方式,提高验放速度;对大宗货物实行预约通关,提前加开和预留查验通道,做到随到随检,并与俄方边检协商配合,高峰时期延长通关时间。满洲里铁路部门主动了解矿粉、煤炭、化肥等大宗货物运输情况,根据货主的需求提前向上级申请车皮,解除货主后顾之忧;积极与各货代公司进行联系督促,加快清单下达速度,避免了票据积压影响生产效率;科学组织,提高调车作业效率,加快装卸速度,投入使用了第二条化肥自动灌装设备,日换装能力达到80车,提高了进口化肥换装能力。(记者 张鹏 通讯员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