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救赎暴力少年需多方给力
内蒙古新闻网  15-07-10 08:37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7月7日,以《网传三中女生被打视频事发地为四子王旗》为题对女生被打视频在网络传播一事进行了报道。7月8日,据四子王旗公安部门调查核实,被打女生系四子王旗第三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涉事人员均为14到15岁的未成年人,初步调查打人事件因双方发生口角引发。(7月9日《北方新报》)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最近一份舆情研究报告显示,以今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为例进行分析,发现事件辐射全国17个省(区、市),初中生比例占到四成以上。而这类事件存在两个典型共性,一是施暴者和受害者多为未成年人,二是施暴手段残忍,施暴者不仅使对方承受皮肉之苦,还将暴力视频传到网络上,给受害人造成精神伤害。

  本该是纯真善良的青少年为何变得如此暴力?诱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的失败、所属群体被边缘化,最终导致这些问题少年的社会价值观被扭曲。而且,此类事件发生后,行为人往往因年龄偏低或犯罪情节较轻,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仅由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面对渐成气候的青少年霸凌现象,家庭和学校首先要担起责任来,加强对孩子的善良教育,培养孩子们道德感、价值观,训练青少年控制愤怒、改善行为,学会处理冲突和生活问题。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公德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尊重人权和守法意识。另外,还要净化社会风气,弘扬道德正能量,给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文/沈峰)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干部帮咱剪羊毛
室内自驾游
长卷献给党
新创歌曲唱响草原...
倡导低碳节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感受边境城市风情
夏日草原套马表演展风情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