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身边好人 > 好人故事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眼角膜捐献者毕成海:光明留存
内蒙古新闻网  15-07-10 10:36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6月24日22时30分,在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人民医院的病房里,66岁的毕成海离开了深爱他的亲人。按照他本人的意愿,毕成海无偿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成为呼伦贝尔市第5位眼组织志愿捐献者。

  毕成海是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的一名普通居民,没有子女,与妻子相依为命。2014年10月,在大连的他听朋友说红十字会可以捐献眼角膜,就咨询了当地红十字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登记。2015年6月初,毕成海因身患糖尿病引发脑出血入院,生命垂危。在知道自己随时可能离开人世的时刻,老人始终惦记着捐献眼角膜的事情。他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没有做过什么有益于社会的事,我走以后,要把眼角膜捐献出来,为他人带来光明,这是我的一份爱心,也是我能为社会做的最后一件事。”他委托妻子来到鄂伦春旗红十字会咨询眼组织捐献的流程,并由妻子代为签订了眼组织捐献协议。

  6月24日,毕成海永远地离开了。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红十字眼库工作人员连夜驱车500公里奔赴阿里河镇。6月25日5时,红十字眼库医生成功摘取了眼组织,达成了毕成海最后的心愿。6月25日16时,毕成海的眼角膜成功移植给辽宁省一位55周岁的男性眼疾患者。患者表示,他也要做一名志愿者,在离世后将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回报社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毕成海老人虽然走了,他的无私与超越,并没有因为死亡而使生命委顿和消逝,生命将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截至目前,呼伦贝尔市已登记眼组织捐献志愿者153人,遗体捐献登记68人,捐献器官登记者75人。(记者 李国萍)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