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平凡一棵草 清香漫山川——追记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兴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玉宝
 

  乐于助人的玉宝

  1995年,卢玉宝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为了凑足学费,父亲把家里还没收割的胡麻,抵给榨油坊的老板。为了给他挣学费,弟弟在打工时意外去世。尝遍了穷滋味的卢玉宝,格外心疼穷苦人。只要遇到困难群众,他总是想方设法地给予帮助。

  兴隆社区的志愿服务者李魁,腿有残疾,靠卖瓜子维生。儿子35岁了,仍娶不上媳妇。卢玉宝多方奔波,为李魁的儿子找到了一个社区公益性岗位,帮助他摆脱了生活困境。

  在兴隆社区调研时,卢玉宝看到82岁的老党员王合疾病缠身、面容憔悴,生活不能自理,掏出身上仅有的100元钱递给他,并叮嘱一同前来的城关镇干部:“这样的老党员最需要我们关心照顾啊。”

  回到单位后,卢玉宝找到县委组织部领导,“很多老党员、老支书生活艰难。如果咱们再不管他们,恐怕会寒了他们的心。”

  在卢玉宝的提议下,兴和县财政拿出10万元、组织部从党费中拿出20万元、全县在职党员每人每年自愿捐助50元,设立了党内关爱基金,一大批贫困党员得到了救助。

  民族团结乡兴胜村的张月,因为家里穷,儿媳妇跑了,儿子疯了,80多岁的老伴儿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为了凑足儿子在精神病医院的疗养费,家里的驴、粮食都卖了,一家人过得很是凄凉。进村调研的卢玉宝看到这一情景,当即从兜里掏出了500元钱。

  兴隆社区居民刘敬友离异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生活十分拮据。卢玉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民政、教育部门协调,为他办理了低保,同时减免了两个孩子的住宿、伙食等费用。得知卢玉宝去世的噩耗后,刘敬友带着花圈和供品,在卢玉宝的灵柩前长跪不起。

  老百姓的事,在卢玉宝心里就是天大的事。

  兴隆社区有段道路毁坏严重,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群众反映强烈。卢玉宝主动和建设、交通等部门协调,争取到12万元修路资金,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终于赶在2014年雨季来临前,将这条困扰居民出行多年的卡脖子路修葺一新。社区居民高兴地说:“这是一条修在我们心坎上的路。”

  一次,卢玉宝和妻子去粮店买米,看到一位妇女吃力地扛起一袋米。他二话没说,一直帮她扛到家。妻子挂念他有肩周炎,怪他多管闲事,卢玉宝憨憨一笑:“多些我这样的人,社会就多些温暖。万一哪天我不在了,你拿不动东西时,别人也会来帮你。”

  10岁的儿子每天放学后,只要没看到卢玉宝,就会拨通爸爸的电话。有一次,吴秀芬实在忍不住,责备了儿子:“爸爸有事,不要打扰他工作。”

  “我已经一个星期没有见到爸爸了。我想爸爸,爸爸太忙了,会不会忘了我?”儿子嚷嚷道,一脸地委屈。

  对于家庭的愧疚,卢玉宝心知肚明,他宽慰妻子说:“组织把担子交给我,我就得承担起这个责任。等我将来退休了,一定好好在家陪你们。”

  这一天,最终没有等到。

  平凡和不平凡的玉宝,人们因此记住他熟悉他想念他

  卢玉宝,平凡得就像一棵小草,却从来不因自己的平凡而自卑,从来不为自己的渺小而失落,执着地为山川捧一缕清香、献一抹新绿。

  农家出身的卢玉宝,写过一首小诗《山村》:

  生我养我的山村啊,

  我的心永远跳动在你的胸中。

  我是为你牵肠挂肚的游子,

  苦苦地期待着有那么一日,

  你走出贫穷与落后,

  却不失你自然的风情。

  和风有心,定会将苏木山下日新月异的变化,沿着二道河的汩汩清流,源源不断地带到他长眠的地方……(记者杨佐坤 刘江)

  践行“三严三实”的好干部

本报评论员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在百姓心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甘愿作小草,却永远被铭记,散发历久弥新的清香。

  今天,本报推出长篇人物通讯,追忆一位倒在平凡岗位上的共产党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兴和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企业党工委书记卢玉宝的事迹。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轰轰烈烈的业绩,他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默默奉献”好干部中的一员,一名如小草一般平凡的、任劳任怨的基层干部的楷模。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卢玉宝身上,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他信念坚定,只要涉及维护群众利益和党的威信的事情,总是挺身而出、竭尽全力;他勤勉好学,办公室的遗物中,最多的是书籍和笔记本,先后写下1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他爱岗敬业,宁可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他敢于担当,主动请缨攻克社区改扩建难题,竭尽全力抓好农村组织建设;他清正廉洁,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友谋取一分钱的利益、办过一丁点儿私事;他甘守清贫,一身不到300元的西服穿了多年,上下班骑一辆二手摩托车。

  参加工作10多年来,卢玉宝看轻权力、看淡名利,忘我工作、心牵群众,把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到最好,展示了共产党人“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人格力量,为新时期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标杆。走近他,理解他,“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人生课题,就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当前,一些干部以“要求严了”为借口,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少作为甚至不作为。以此对比,卢玉宝何尝不是一面镜子?患得患失的算计,斤斤计较的狭隘,只会陷入无所作为的空虚。像卢玉宝那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摆花架子,不说空话套话,在百姓心中留下无尽思念,这样的人生境界,岂不更值得追求?

  大到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小到一项政策的落地生根,我们的事业需要千万个卢玉宝,需要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需要激扬那种勇于负重、乐于奉献、甘于清贫的伟大精神和真挚情怀。我们缅怀卢玉宝,更是为了从他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唤醒每位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奉“三严三实”为标尺,在一棒接着一棒干的笃行中,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发展出力,努力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马克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墓碑前,高尚的人们会洒下热泪。”在向卢玉宝致以崇高敬意的同时,我们更期待,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对照自身,认真思考:我,是否调准了人生价值的坐标?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乐草原行
干部帮咱剪羊毛
室内自驾游
长卷献给党
新创歌曲唱响草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感受边境城市风情
夏日草原套马表演展风情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