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陈吉和守好辽祖陵这处遗址
 

  原标题:陈吉和守好辽祖陵这处遗址

  今年已经60岁的陈吉和是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的一位农民,自1997年开始担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祖陵、祖州遗址保护员以来,18年风雨无阻,不但按规定巡视巡查,如发现异常情况,还要夜间巡视或“蹲坑”。

  陈吉和年轻时因使用的铡草机发生机械故障不慎失去小臂,但他样样农活不输别人,带领全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担任遗址保护员后,从家到文物管理所,从文物管理所到祖陵,老陈每天往返至少10公里的路程。发现保护范围内有居民修房挖土,他特别注意,如发现问题一定及时制止并上报领导。祖陵内地形复杂,林木茂盛,常有“可疑者”出现,也发现过盗坑,他基本都是第一个发现者和报告者,也曾协助过公安部门和上级领导抓住了文物犯罪分子。

  “自己做工作要上对得起祖先,下有益于后代。”这是老陈始终坚持的态度。多年来,遇到有关历史文物,他总要想方设法收集起来。几年来,他发现和收集的有六耳铁锅、石雕人物、石雕动物、石柱础、残碑片等10余件文物,全部都无偿交给了辽上京博物馆。一件辽代六耳铁锅,是老陈2005年在一个小贩收购废铁的车上发现的,当听说是石房子村村民盖房子时发现的,他当即就买了下来,交给了馆里。2007年在林场院里打扫卫生时发现两件雕花柱础,有人觉得碍事要掩埋了事,老陈知道后,赶紧保管了起来,等到城里有车来时再捎到博物馆。他热心协助到祖陵搞考古调查、摄影等业务人员,并且从不计报酬。搞专业文物调查的同志到祖陵,他每次都不辞辛苦地爬上海拔1200多米的陡峭山峰引路,环山再走七八公里,一去就是一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陈吉和受到赤峰市文化局的表彰。2006年,巴林左旗广播电视局把他的事迹拍成了一部短片《守陵人》。老陈说:“幼年时,我的父亲也担任多年石房子林场的看护员,在山上转了好多年,辛辛苦苦一辈子。我干了这么多年,也60岁了。儿子从小就喜欢跟我上山,愿意接我的班干好遗址保护员工作,我打心里高兴。”(李婧)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欢乐草原行
干部帮咱剪羊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香瓜上市
武川蘑菇远销福建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