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黄河水入呼市每天需要50万吨水,现在每天连20万吨水也取不到——黄河受“排挤”“挪步”“引黄入呼”取水“喊苦”
黄河在中上游分界线处受到“排挤”挪了挪步履,内蒙古“引黄入呼”取水部门“连连喊苦”。经过几天的实地采访、调查,记者了解到了这个实情。
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引黄扩建”工程建设项目部负责人李刚对记者说:“黄河呼市托克托县段‘引黄入呼’取水处的主河道受上游1000多米的神泉旅游景区的开发的‘排挤’,向东南移动,使得大量的泥沙淤积在取水处,‘引黄入呼’取水十分困难。”
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永德介绍说,黄河呼和浩特段的“引黄入呼”取水处主河道向南(准格尔旗大路镇)“挪步”200米左右,使得取水处被泥沙淤堵,如果不进行淤泥清理或采取建坝措施,呼市居民饮用水会越来越难。
“引黄入呼”是引黄河水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大型引水民生工程,取水处位于黄河呼和浩特段托克托县黄河湿地“蒲滩拐村”。2015年6月30日,总投资超过23亿元的“引黄入呼”二期工程开始供水,黄河水占到200多万呼市市民饮用水的60%以上,每天应该供水40万吨;遗憾的是,由于黄河“挪步”,取水处被淤泥封堵,取水量每天达不到二分之一,呼市200万市民的饮用水问题面临很大的挑战。李刚分析说,神泉旅游景区位于黄河故道,是黄河泥沙沉积区,景区未建设时,黄河畅流不影响取水点的水量,景区(4平方公里)用钢筋水泥建成后,“S型”黄河湾“被排挤”,主河道向南移动,“引黄入呼”取水处沦陷为泥沙沉积区。
7月2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赶到托克托县(引黄入呼)取水处调查、采访时看到,由泥沙组成的上百米的沙滩,刚好沉积淤堵在“引黄入呼”取水处,只有一台挖掘机在十几米深的河道里吃力地挖着淤泥,期望清理出引水小通道,保证取水。
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引黄入呼)河水预沉厂厂长赵景远在现场焦虑地告诉记者:“引黄入呼取水处原来是黄河主河道,水深6米左右,取水十分充足,现在只有1.7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河床,又被淤泥堵塞,需要天天清挖淤泥;按照计划和呼和浩特市居民的饮水用水量,每天应该取水50万吨;现在每天只能取水14万—18万吨,缺口很大,呼市人饮水到了历史上的‘最严峻的危机时刻’;现场的抽水泵有8台,现在正常抽水的只有两三台,大部分泵因缺水而停止工作。”记者在现场弯腰目测,8台抽水泵只有1、3、4号水泵在工作,其余在“休息”。
“引黄入呼”取水处是一个S型的河湾,黄河从西北方向向东及东南方向拐弯,这里是黄河中上游分界线,是“蒙晋陕黄河大峡谷”的起点,这里位于黄河中上游分界线古河口镇的不远处,是黄河进入中游后第一湾,黄河经过这里“转身”直奔晋陕黄土高原,此地名曰“蒲滩拐村”,清代乾隆年间建村,由于当时是一个盛长蒲草的大水滩,又位于黄河拐弯处,故名。“引黄入呼”从黄河到达呼市要经过63公里管道进入蓄水库,进行二次沉淀后,再经过16公里流入净水厂。
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引黄扩建”工程建设项目部负责人李刚建议:要想保证“引黄入呼”水源充足,急需要在黄河的对岸准格尔大路镇岸边建立“丁”字型拦水坝群,“迫使”黄河水主河道“回归”到“引黄入呼”取水处。
李刚说,目前,黄河上游的河套灌区正是农业用水旺季,今年雨水又少,使得黄河水流量减少,如果不能够加强水源保护,200万呼市居民饮用水将会很困难。
针对黄河“挪步”缺水的严峻形势,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积极想办法,一方面打算租用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的大型清淤船,全面清理泥沙;另一方面紧急打报告,请求黄河管理部门早日批准建“丁”字型拦水坝群。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引黄入呼)河水预沉厂厂长赵景远对记者说,关键是要呼吁全社会重视黄河水源地保护、重视节水。
今年是呼和浩特被列为“全国40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的30周年,“引黄入呼”是解决城市缺水的重大举措,如今从黄河取水困难了,“缺水危机”更加重了。(记者宝盖木许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