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父母陪聘:没断奶如何成长?
内蒙古新闻网  15-07-21 10:08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画外音

  文/张玉胜画/朱慧卿

  日前,2015年重庆第六届人才博览会暨重庆2015届毕业生大型双选会在渝北区汇博人才市场举行。在招聘会现场,90后应届毕业生仍然是主力军,记者看到不乏有求职者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来应聘,有的父母代孩子回答考官问题。

  也许“父母陪聘”自有其自以为是的种种缘由,比如为孩子的应聘怯场“壮壮胆”、替孩子的就业无主见“把把关”,与孩子的出门独行“做个伴”、当“保姆”等等。但此等看似体贴入微的关怀备至背后,却有着家长不放心和不放手的认知误区。其实,具有独当一面应对、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与习惯,不仅是孩子成熟长大、品格完善的重要标志,更是其走向社会、成才报国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这种独立性、自主性的品格培育,不只需要家长与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更在于置身于现实生活的实践锻炼。“父母陪聘”实际上是人为减少了孩子尝试自理与自立的机会。

  就应聘本身而言,“父母陪聘”事与愿违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首先,由父母陪同孩子出现在招聘会现场,其形象观瞻就大打折扣。对家长溺爱和孩子依赖的两代人解读,会让与孩子同龄的众多学友,对这一家子侧目而视,从而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其次,人才招聘讲究良好的第一印象,由“父母陪聘”的大学生,势必会在招聘者的心目中留下“这孩子不成熟、不独立”的负面印象,从而造成“减分”效应。正如一位商场主管所言,“快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人了,连应聘都还要父母陪伴,以后怎么放心把工作交给他(她)单独处理?”

  从“陪读”到“陪考”再到“陪聘”,中国父母对孩子有着太多的不放心和不放手。矫正孩子普遍存在的独立性差和耐挫能力缺失的“软骨病”,需要我们的学校和家长,教育引导孩子敢试、敢闯、敢于负责的自立自强精神,多给孩子们锻炼胆量的实践机遇。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要树立“我已长大”的成人心态,珍惜和用好每一次独立、独力和独行的锻炼机会;作为选人用人的招聘一方,不能只对由父母陪聘的应试者以“打备注”“扣分值”的否定减分,更要给予善意提醒和诚意指点,做矫正短板的“加法”。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体味酸甜苦辣的生活滋味,更需要摸爬滚打的社会历练。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欢乐草原行
干部帮咱剪羊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共聚草原享盛会
武川蘑菇远销福建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