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锡林郭勒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多伦县创新机制推动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
内蒙古新闻网  15-07-21 16:08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多伦  
 

  近年来,多伦县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在推进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中,该县进一步创新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通过利益杠杆拉动,实现工程建设市场化、经营资本化、保护主体化、效益社会化目标,使生态建设由生态林业、产业林业向资本林业迈进。

  创新管理经营体制机制,破解制约林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该县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引进和培育区内外30家区内外绿化企业和县内55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参与工程建设。对在集体宜林荒山荒地以合同形式由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紧密型承包垫资造林,经验收合格后享受300元/亩造林补贴,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林权划分到户;对于林地所有权人进行股份合作造林,林权按股份合作章程约定进行分配,经验收合格享受每亩180元的造林补贴;通过划拨、租赁、承包、转让等形式获得宜林荒山荒地使用权进行造林的企业享受每亩180元的造林补贴,实现政府要生态、企业要林权的双赢目标。造林每亩除保留政府要求的56株外,企业可自主处置;对于农民承包“五荒”造林,经验收合格后享受每亩300元的造林补贴,林权归造林农民所有;国有单位在国有土地上在造林,经验收合格后享受每亩180元的造林补贴,林权归国有单位处置。造林承包期内,项目区护林防火由承包造林企业、合作社和农民自行负责。通过活化建设机制体制,该县2011到2014年完成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投资14.6亿元,完成樟子松造林97万亩,通道景观绿化总里程205公里,绿化面积2.6万亩。

  加快林沙产业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目标

  该县立足当地实际,科学谋划林业建设,坚持远期效益与近期效益相结合,通过重点工程带动、低产低效林改造和发展林沙产业等,逐步走出一条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复合型林业。目前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195元,其中40%来自林业。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种苗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县种苗基地256处,育苗面积1万亩,移植苗数量达4亿株。2011到2014年全县累计出售樟子松容器苗1.9亿株,出售苗木款达2.8亿元。

  特色种养业有序发展。特色种植油桃、葡萄、草莓基地遍布全县,年收入超过500万元。中草药种植3万亩,年收入达4000万元。通过种养植业结构调整,让更多的农民从农牧业生产中转移到林业生产经营上来。

  森林生态旅游日渐飘红。多伦县森林、沙地、湿地、湖泊及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目前以多伦湖、榆木川、大渡口、姑娘湖和农家乐等旅游景区为重点的生态旅游日渐飘红。吸引了京津冀等地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2014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收入达10亿元。

  林副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通过招商引进了大地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林地山野菜深加工。目前该项目三条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同时,积极引进项目进行山杏沙棘饮品加工,解决百人劳动就业问题,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林沙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大低产低效林改造。该县山杏面积达40万亩,年产杏核2000万斤,直接收入4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扁杏嫁接1.7万亩,金叶榆嫁接0.4万亩,蒙古野果栽植0.6万亩。

  樟子松“以造代育”促进农民增收。全县已形成20万亩2米以上樟子松造林基地。从2010年开始实施樟子松疏密移植,卖大补小,实现循环利用。2011到2014年移植出售樟子松大苗50万株,苗木销售款1.2亿元,覆盖2569户,户均增收4.6万元。

  工程建设直接拉动农民增收。2011到2014年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总投资14.6亿元,其中用于整地、造林、苗木装杯、浇水等劳务费用占工程建设总投资的40%、5.8亿元,直接解决近10000名农民就业,参与工程建设农民人均6万元。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资本化运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该县林地面积27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7%。为盘活林业经济,对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资本化运作,使青山变成金山,充分释放林业经济的巨大潜力。该县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林权管理服务、评估、交易机构,强化金融、保险等支持政策,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资本化运作。截至目前,全县林权证抵押贷款金额已达到1.5亿元,其中农民个人林权证抵押贷款金额达7000万元。林权证抵押贷款反补了农牧业及其它领域投资建设,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质增效林业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该县2015年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示范区工程。工程建设按照“山、水、林、田、路、沙、景”规划思路,坚持“农、林、牧、水、游、十个全覆盖”统筹开发,建设“科研、教育、生产、经营、旅游”五位一体的农村新型高效复合产业模式样板区。在原有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添齐补严、增加色差、改造升级,达到以观光道路为引线,形成生态型、景观性、经济型的生态景观,着力打造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采摘休闲、科学研究、生产经营、生态文明教育一体化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工程建设总投资3.8亿元,建设范围以国道510线多伦段为主,西起多兰界,东至河北界,穿越一、二号沙带,规划为“八区一带”,全长48公里,建设面积10万亩。目前,工程正在全线开工,任务有望过半。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欢乐草原行
干部帮咱剪羊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共聚草原享盛会
武川蘑菇远销福建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