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道班夫妻坚守大山26年
内蒙古新闻网  15-07-23 11:2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道班夫妻坚守大山26年

  走在山区蜿蜒曲折的公路上,除了绵延不断的大山、急驰而过的车辆、偶尔掠过的飞鸟外,几乎看不到其他新鲜的事物。如果一个人值班,可能一天也没有和同类交流说话的机会。偏僻、静谧、危险……这就是公路养护工的工作环境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今年49岁的贾宝厚已经在83公里的路段上坚守了26年,他的妻子张俊玲至今也坚守了16年。

  他们是包头市石拐公路道班的一对夫妻养护工,贾宝厚更是被评为包头市唯一的一个优秀养护道班班长。

  26年坚守大山

  算起来,49岁的贾宝厚也是“路二代”。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是石拐区道班第一批养路工。当时他的父亲一边务农一边在道班打零工,还当过道班班长。这让贾宝厚很自豪。后来,父亲年龄大了,道班人手不够,贾宝厚就扛起铁锹到了道班,和父亲一样成了临时养路工。

  1999年,公路养护实行内部招投标,贾宝厚经过层层筛选成了石拐道班的班长。为了分担丈夫的重担,原本利用业余帮丈夫做统计的张俊玲彻底放弃了小学民办教师的工作,来道班干起了道班统计员。

  张俊玲告诉记者:“养护工作太辛苦,起初我来道班也就是为了丈夫回来能吃上一口热饭,但干着干着,就对这份工作有了热情。”就这样,夫妻俩都成了养护一线的工人,山下孤单简陋的石拐道班也成了他们的另一个家,他们成了驻扎在大山里的“夫妻道班”。

  26年来,贾宝厚已经记不清身边换了多少拨人,和他一道走上山路的工友早已离开,后来的年轻人也一个个走了,但他依然在坚守。“山区条件虽然苦,但我不干,别人也得来。既然来了,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这么多年来,贾宝厚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坚守着。

  随时面临危险

  7月初的一天,记者在沙明线石拐段的公路边见到了贾宝厚夫妇。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雨,他们边走边用扫帚快速清扫着公路边排水渠里刚落下的碎石。

  沙明线石拐段是九原区住房交通局管养路段中路况最为复杂的一段路。贾宝厚所在的石拐道班负责养护的路线共有四条,总里程83公里,都是山岭区公路,山里公路基础差,技术等级低,坡多弯多,落石也多。他和同事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要确保这几条通行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山区的公路绕山而建,夏秋雨水多,塌方、水毁随时都会发生;冬春雪难融,道路交通更是险象环生,养护工随时面临着危险。“山区道路上最大的危险就是山上的落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掉下一块来。”张俊玲说。

  2012年8月的一个晚上,连续多天的降雨引发了山洪。在道班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贾宝厚凭经验判断弯路较多的沙明线会有状况。他顾不得吃饭,胡乱披上件雨衣就钻进了巡道车。张俊玲不放心,也跟着上了车。大雨中,他们开着车边挪动边查看,很快在一个路弯处发现险情:洪水和石块已经把路弯处的路基掏了一个口子,原来8米宽的路面只剩下不到4米。万一有不熟悉路况的车辆经过,一定会跌到3米多深的洪水里。贾宝厚一边赶紧向上汇报险情,要求封路。一边立即和妻子冒雨把路边滚落的石头搬到路上,封闭道路,设立警示牌……忙活完,夫妻俩的全身都湿透了,回到家已经是凌晨1点多。

  像这样的危情时刻,贾宝厚经历过太多,但夫妻俩都一起走过来了。

  最愧对女儿

  因为工作需要,他们一直坚守在偏僻冷清的大山里。现年11岁的女儿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或者在单调的道班度过。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女儿,为此常常觉得内疚。

  张俊玲说:“每当逢年过节时,看到其他人在家里团聚,自己却要为公路的畅通坚守在大山里,心里难免有些空落落的。自己苦无所谓,就是苦了孩子。”

  去年女儿生病期间,他们算是陪女儿最多的时候。当时在包头的几个医院都没看好,随后听从医生建议到北京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为此,贾宝厚和张俊玲向单位提出了请假申请,这也是贾宝厚工作经历中唯一一次提出的请假申请,假期6天。不过因为女儿的病情,他们虽然一直陪伴在女儿身边,但一家人并没有享受到假期的快乐。

  “养路工就是钉子,钉在了公路养护这份工作上,决不动摇。”不善言辞的贾宝厚对这份工作的执着让人敬佩。记者张彩霞 通讯员王婷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欢乐草原行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共聚草原享盛会
绿草如茵 骏马奔腾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