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大趋势
31岁的苏日嘎拉图,是锡盟西乌旗浩勒图高勒镇新宝力格嘎查的牧民。去年,他在政府补贴自家43万元的基础上,共投入80万元建起了现代化“家庭示范牧场”。这一年,西乌旗投资370万元,帮助10户牧民建起了“家庭示范牧场”。
据锡盟农牧业局副局长图门额介绍,牧区是从2012年全面开展生态家庭牧场示范创建活动的。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更多的牧民开始沉下心来思考,畜牧业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适应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草原畜牧业要抓好4个重点: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实现草畜平衡;推进乌珠穆沁羊等地方品种选育提高和提纯复壮,提高单产,实现养殖业提质增效;推进耳标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草原牛羊肉优质优价;推进联户或专业合作社经营,提高牧民的组织化程度,进而提升牧民在市场经营中的话语权,增强与企业对等谈判的条件和能力,最终实现牧民增收。抓好这4项工作,就牵住了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自治区农牧业厅畜牧处处长白音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不能再按以前传统的方式养羊了,盲目扩大数量,破坏草场不说,还增加饲养成本,不合算。”东乌旗额吉淖尔镇哈日高毕嘎查长浩毕斯哈拉图已经深刻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牧区在不增加牲畜头数的情况下增加效益,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生态家庭牧场,也只有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才能节约成本,减小支出,产生规模化效益。
巴美肉羊

标准化圈舍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通过大力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种公羊使用效益,加快地方良种选育和提纯复壮,个体产出均有大幅提升。从全区“肉羊千万高产创建工程”连续实施5年效果看,苏尼特羊胴体重提高2.2公斤,经济杂交肉羊胴体重提高3公斤以上,单产明显增加,优势畜种实现了从单纯以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这一事实表明,实现草原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以稳定牧区牲畜头数、提高个体单产、提升草原品牌核心竞争力为切入点,提质增效才能做优做强。
东乌旗农牧业局局长代钦说,规模化和良种化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牧民增收必须发挥草原绿色、无污染的优势,通过电子耳标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实现草原牛羊肉附加值的提高,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激发草原畜牧业的新活力。
西乌旗乌兰哈拉嘎苏木巴彦敖包图嘎查养殖大户米·巴特尔,以实战完善发展思路:“形势变了,思路也得变。要想把羊养好,一是要用优质种公羊提升乌珠穆沁羊的品质,二是要实现品牌化,保证羊能卖得出,价钱卖得高。今年我和企业签了300只羊的订单,有了电子耳标可追溯体系,一斤羊肉至少能比市场多卖5毛钱”。
据统计,去年在肉羊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可追溯肉羊活羊价格每斤高出普通羊1.5元,羊肉价格比普通羊价格高出一倍。

现代草产业确保了牧民用草需求的同时,也为牧民打开了新的创收途径。

各类政策扶持建成的牲畜棚圈及储草棚确保了牧民养畜的成活率。

牧民采取了划区养殖,既提高了羊的单位产值,更有效地保护了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