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融汇了多种功能的实训中心,更像是“孵化器2.0”。
新风尚——内蒙古众创空间发展迅猛
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我区的众创空间也并非凭空而出。它们出现的共同大背景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创业群体从“小众”走向“大众”,一批空间承载能力强、资源聚集度高、服务模式新的创业服务机构也随之应运而生,这就是众创空间。
在国家和自治区创新创业政策推动下,我区各类型的众创空间发展迅猛,覆盖不同盟市旗县、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同时也形成了创业投资、教育培训、投融资对接等多种特色鲜明的服务模式。
在自治区首批众创空间试点内蒙古自治区印空间青年创业汇,一个创新创业项目进入后,会由导师带领完成项目计划完善和团队组建,成型后就会得到资金支持,资金来源于众创空间找到的投资人,或者众创空间所依托的集团自有投资公司。“我们给出的项目建议是:先活着、再活好,轻线下、重线上,主要是把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产品通过淘宝、微商等平台进行线上推广。”众创空间负责人韩盛印说。
目前入驻印空间的青年创业项目有4个,团队分别来自内大、工大、农大和社会青年,其中3个是农业领域,一个是创新设计领域。韩盛印说,在选择创新创业项目时,他们总时刻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很看重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越高你的创业成功率越高,也更能吸引投资人的目光。”
内蒙古自治区清研电子商务众创基地同样是众创空间试点之一,其服务内容包括:传统企业转型孵化、创业就业孵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高职高校电子商务实习实训、电子商务就业服务联盟等。而作为我区首家从事电子商务人才立体化培训的公司,教育培训是空间最重要的服务模式。
与其他众创空间相比,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创客星空比较“另类”。不同于许多具有孵化器功能的众创空间,创客星空全力打造的是创客与资本的对接平台。6月6日,创客星空举办了“创客星空路演活动第一季——代际创客路演活动”,向来自北京、上海、山西及我区的投资人推介了4个创新创业项目。据了解,这是我区首次举行创客路演。
据创客星空的负责人之一尹建勋介绍,每周四他们会举行一次“烧烤会”,部分投资人、项目相关领域专家等会为每个月一次的路演活动筛选对接项目,提出项目计划书的完善建议。“我们做的项目有两类,一类是针对传统企业,另一类针对的是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年轻创客。今后我们的发展将趋向于后者,为拥有好点子的内蒙古创客寻找发展空间。”尹建勋说。
而无论何种类型的众创空间,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是这些众创空间的固有基因,也同样是其发展的方向。
新引擎——创新者的家园与创业者的沃土
众创空间可以是物理空间,也是社交空间,同时还是信息、资金、创意等汇聚的空间。它可以很小,但借助互联网等工具,却能大范围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成为创新者的家园,创业者的沃土。在内蒙古,发展迅猛的众创空间已经成为众多年轻创客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大三学生张涛就是其中的一位,去年9月,在经管院实训中心的支持下,他创办了米粒科技,这是一个以微平台为服务终端,采用现在流行的O2O模式,即线下线上结合的模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各项服务的网络服务平台。“O2O模式产生商业化成果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我们要求他线上做公益,通过为学生提供免费便捷的服务留住客户,线下签商家保证企业运行。”石英剑主任介绍。通过这一模式,米粒科技拥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且扩张很快。到目前为止,在财大新校区2万人中,米粒科技的微平台粉丝就已达1.5万人,囊括了在校大学生例如照毕业照等几乎所有的消费项目,并准备向其他院校扩展业务。
同被列入自治区首批众创空间试点的东胜大学生创业园,众多创客们也奔跑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践行鄂尔多斯市实施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创业园2014年3月启动,目前已经入驻项目156个,涵盖科技创新、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诸多领域,入园创业者800余人,创业企业和团队带动社会就业近3000人。
自治区科技厅相关文件表明,我区将进一步构建适应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和特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也于日前出台,提出多项新政,这些都将为我区众创空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各众创空间也都在夯实自身实力。例如,作为首批试点之一的包头稀土高新区创业中心众创空间牵头出台了《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起草了实施方案等,同时,还对创业咖啡等进行建设改造,并将步行街打造为“创业街”,使其基础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这几天,内蒙古财经大学的互联网+创业大赛正在举行,石英剑主任在其中发现了许多学生们的好创意,准备进一步筛选落地引入众创空间。他表示,他理解的国家所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要所有人都去创业,而是人人都要有创新创业的意识。通过众创空间里建设的典型企业,要让学生们产生兴趣,更多地关注和投入到创新创业中来。
而这,恐怕就是国务院下发的《意见》所指出的众创空间最重要的意义所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链接]国外案例:自由的互联网+无定型的办公室
饶富杰
“扎克伯格式”众创空间:
2015年,Facebook的新总部基地落成。名义上,这是Facebook的总部基地,实质上,这是Facebook平台的“众创空间”。扎克伯格说:“新总部的办公区域就是一整间办公室。一个巨大的可容纳成千上万人的空间,让所有人都能够方便的合作。我希望员工能够全面了解公司的创造流程,自由的参与其中,从而保持对创新的原始冲动。”从设计理念可以看出,扎克伯格是打算让员工成为创客,让新总部成为一个激发创新的交互平台。整个建筑包括:车库、办公室与楼顶花园。办公室为一个完整的实体空间,可随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也很符合众创空间=自由的互联网+无定型的办公场所的定义。
阿姆斯特丹的虚拟众创空间:
实践证明,虚拟众创空间的培育是提升创新与创业能力的“蓝海”。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是欧洲的创客中心。当地市政府的经济发展局利用商业创客网站的数据打造阿姆斯特丹创业平台。这便是阿姆斯特丹的众创空间:政府出资,利用商业网站的大数据,借助互联网GIS技术提供互联网化的创新与创业服务。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所有的创业企业、政府或者民间孵化器、投资者以及行业投资情况均被清晰展现在地图上。点击相关图标,即可便捷的查询该主体的详细信息。
波特兰创业园区:
其实,在国外,政府早就介入过一类创客空间,即孵化器。目前国外的部分城市开始转变传统的孵化器培育思路。以美国波特兰为例,当地放弃在郊区打造统一规划的创业园区,而是将相关资金投入到具有历史风貌的内城社区改造。这些社区对于创新阶层具有显著的吸引力。同时,政府利用创新方案大赛、波特兰种子基金等带有市场竞争性质的途径向创业者提供各类支持。与波特兰类似,国内如上海的许多创业团队并未进驻专业写字楼,他们更偏好于选择一处交通便利、成本相对低廉的内城住宅为梦想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