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鄂尔多斯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民族运动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活”更“火”
内蒙古新闻网  15-08-12 10:5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正在鄂尔多斯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不仅是各民族竞技传统体育的舞台,也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平台。民族运动会的大舞台,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活”更“火”。

  来自湖北利川市的刘守红,是湖北省最年轻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日,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民族运动会上表演了《肉连响》,粗犷、豪放、潇洒、活泼的表演感染了现场观众。

  “肉连响”是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以独特的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地方舞蹈品种,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肉连响”在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跟“肉连响”一样,这次民族运动会上的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守红说,民族运动会给了非遗项目很好的舞台,相比传统的“博物馆式”的静态传承,在民族运动会上现场表演,是一种更好的活态传承。

  “同时,民族运动会上的表演者和观众,大多是大学生、年轻人,吸引他们对非遗的关注,也是一种对非遗的传承和推广方式,”刘守红说。

  今年是“肉连响”第五次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表演,“作为参与者,我深切地感受到‘肉连响’一届比一届精彩,一届比一届受欢迎,”刘守红说。

  刘守红8岁起跟随恩施民间艺术大师吴修富学习“肉连响”,跟自己的师傅相比,28岁的刘守红传承“肉连响”的方式更加新颖、多元。微博、微信自然不可少,他还把“肉连响”拍成微电影去推广。

  为吸引年轻人,他还从音乐、服装、舞蹈等方面给传统“肉连响”增加了一些流行元素。“甚至,不同的展示平台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展现它。”刘守红说,这次在民族运动会上的表演,演员脸上画的油彩而不是糊的稀泥,就是为了便于舞台表演。

  除了积极带队参加全国性的表演,刘守红还在家乡持续不断地做基础性的推广工作。2006年,他创办了利川市肉连响民族文化传艺馆,开办培训班,先期培训了约300名骨干,再让这些骨干去教授更多的学生。在刘守红等人的努力下,如今,恩施州的大中小学都开设了与“肉连响”相关的课程。“肉连响”还被纳入了恩施全民健身推广舞。

  “作为传承人,一定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刘守红说。(张泽伟郑直)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