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调查】内蒙古有多少老人与孤独相伴?
内蒙古新闻网  15-08-13 09:42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原标题:我区有多少老人与孤独相伴?

调查员在小区内做问卷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8月1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启动了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针对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照料护理状况、经济状况、宜居环境状况、社会参与状况、维权状况和精神文化生活状况9个方面全面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在本次抽样调查中,内蒙古自治区有6个盟市的老年人参与调查,其中呼和浩特市在回民区确定了480位调查对象。

  老年人每天都在干什么?他们有什么需求?连日来,记者跟随自治区老龄委及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走进多个老年人家庭,体会他们生活中的苦与乐。

  想让儿女常回家看看

  “穆阿姨,您有几个子女?一个人住习惯不?身体还好吗?”8月11日9时许,在回民区友谊社区穆淑珍老人家中,社区工作人员郝丹正与穆淑珍老人认真地聊着天。与平常不同的是,这次她多了一个调查员的身份。

  “老伴去世已经多年了,家中每天就我一个人,外孙有时候会回来与我住几天。”聊天中,穆淑珍老人的日常生活状况清晰起来。

  穆淑珍老人有3个子女,因为儿女工作都很忙,经常出差,所以来看她的机会并不多。“他们都忙,我能理解。我现在生活都能自理,也不用他们经常来。”老人说,过去老伴在世时还好,她每天生活得还很快乐,可老伴去世后,她的生活就变得有些单调。

  “您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吗?”郝丹问起穆阿姨调查问卷上的一个问题。听到这话,穆淑珍老人的神情略显沉重。“我现在就想让孩子能常回家看看!虽然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但是我这种愿望还是有。”老人说,开始独居时她并不习惯,只能自己给自己找事儿做。如今,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与儿女们多些相处的日子。

  与郝丹交谈时,穆淑珍老人滔滔不绝,掏心窝的话也愿意说。调查结束后,郝丹将一封对老年人积极参与调查表示感谢的信交到穆淑珍老人手中。看到感谢信中对老年人关切的字句,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既有近忧又有远虑

  8月11日,在回民区义和巷社区4号楼,记者见到了68岁的马秀清老人。

  马秀清的家中干净整洁,家居虽简陋但一尘不染,60余平方米的屋子居住着老两口和14岁的孙女。见到记者与调查员,老人满面笑容。

  马秀清老人每天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早晨起来便收拾家或锻炼身体;到了中午就开始给孙女和老伴做饭;午饭过后,午休或看看报纸;吃了晚饭,她就出去散散步,回到家后,再看上两集电视剧……一天就这么“忙忙碌碌”地过去了。

  “我现在是无忧无虑的。我和老伴的退休金足够我们老两口花了。”马秀清老人说,在别人眼里,她是幸福快乐的,可在她心里,也时不时地会想些不快乐的事儿。

  “我有3个儿子,二儿子在29岁那年便去世了,留下了孩子和妻子。二儿媳再嫁后,这个孙女就一直跟我们老两口一起生活。其他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工作也不稳定,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还常常不是一块回来。”马秀清老人说,眼下她和老伴岁数都大了,虽然身体还不错,但既有近忧又有远虑,孙女的抚养问题以及如果有一天他们生病需要有人照顾时,不知道这个重担该让谁来担。

  “现在就希望孙女的抚养问题能够有个着落,我们也就放心了。”马秀清老人略有些无奈地笑了笑,“孩子现在都忙,我们老两口腿脚都好好的,也就不想给孩子添难处,让孩子好好工作是正理,将来的事就等将来再说吧。”与记者交谈中,马秀清老人一直笑意盈盈,但也不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

  多数老年人独居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老年人独自居住,还有一部分与老伴相依为命,很少有人与儿女共同生活。

  8月12日,在回民区厂汉板乾沁源小区,云秀荣老人告诉记者,她与老伴一起居住,日常生活基本都是自理,而子女都居住在附近的小区里,只是经常回来吃顿饭。“去年冬天老伴下楼遛弯时,因为雪天路滑摔倒了,头上磕了一个大包,还是小区巡逻的保安看见帮着把老伴扶回了家。我们没敢告诉儿女,怕他们担心。”云秀荣老人告诉记者,与老伴一起居住,最担心的就是在发生意外时不能被及时发现。

  据了解,截至2014年11月,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37.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6%;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80.7万人,占全区老年人的18.5%。大部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或被动地成为独居老人。

  “为了满足全区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自治区老龄委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建立了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使因灾致贫的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及时得到救助;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步实施,‘老有所医’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还在全区各地开办了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城市和农村社区老年文化娱乐活动队伍不断壮大,进一步丰富全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自治区老龄办主任哈斯告诉记者,全区各地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子女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啃老问题被纳入调查问卷

  “您和老伴有没有存一笔养老钱?”“您是否觉得您的(孙)子女存在啃老的现象?”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个人问卷中记者注意到,空巢、失独、啃老、以房养老……这些近年来养老领域的热门词汇都进入了调查问卷。

  记者发现调查问卷中涵盖9大版块,其中涉及的104项具体内容对老人的生活状况做出了全方位解读,可以直接反映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例如:在“每月固定收入”一栏中,问卷设计了养老金、遗属抚恤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护理补贴、最低生活保障金等10余项内容,从这些收入的选项中,可以大致掌握老年人的收入来源。

  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失独老人、空巢老人等热点问题,也能从问卷中找到。例如:有个问题是问老人是否愿意出售、出租、抵押自己的房产换取养老金,实际上这涉及到“以房养老”的概念;还有一个问题是“您是否觉得您的(孙)子女存在啃老的现象”,直指时下热点的啃老问题。但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如此直接,例如:有个问题问老年人家里同吃同住有哪些人,有没有子女居住在外省。“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想摸底调查对象是不是空巢老人,问题设置的比较委婉。”采访中,哈斯向记者这样分析。

  除养老、医疗等热点问题以外,出行也是此次调查关注的重点。记者注意到,在调查问卷的末页,是一份调查后记,由调查员填写,其中包括了老人居住地是否是楼房、是否有电梯等以及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生活自理状况的判断,作为老年人出行最关键的一步,楼梯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被纳入调查范围。

  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在子女不能及时对老年人进行照顾时,社会照料和护理问题便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我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252所,总床位数20.47万张,其中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和老年养护院164家,床位数2.67万张;民办养老机构258家,床位数3.7万张。全区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47张,而呼和浩特市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有25家。

  “回民区目前有养老院5家,共有670个床位,已经全部入住。”8月11日,回民区民政局局长丁少春向记者介绍,目前回民区共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4.4万人,十三五期间回民区将新增1000张床位,逐步增设多家设施完善医养结合的公立养老院,为更多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记者 李彦萱)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