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兴安盟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和谐文化醉泉城
内蒙古新闻网  15-08-14 11:41 打印本页 来源: 兴安日报  
 

  

  

  优美的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秧歌、健身操随着音乐欢乐起舞,字正腔圆的唱段从人群中飘出……醴泉广场、街心公园广场、青年游园以及文体广电广场等地,只要天气好便热闹非凡,群众们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纷纷登场,歌声、掌声和欢笑声在广场上空交织回荡。这是突泉县大力繁荣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

  突泉县抢抓机遇,在加快提升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始终把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群众文化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打造多姿多彩的文化乐园。

  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百姓生活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在太平乡五三村文化广场上,一首首激昂高亢的歌曲伴奏下,群众唱啊、跳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清晨,突泉镇前进村的广场早已十分热闹,老人们在各种健身器械上转腰、踢腿,其乐融融;小伙子们在篮球场上你争我夺,激情竞赛;孩子们趁着上学前的空档时间,在广场边的空地上踢毽子,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欢笑声、加油声、嬉闹声交织成一片。“过去,俺们以为在田间地头干活就已经算是锻炼身体了,如今各种式样的健身器材装到了家门口,才明白在健身器上锻炼是如此快乐和轻松的一件事。现在大家都没时间打牌了。”该村村民周继一边在太空漫步机上“漫步”,一边感慨道。

  突泉县在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积极提倡全民健身,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各项健身活动。着力改善公共体育设施,多方筹资,为村街、社区建起了健身广场,配备了太空漫步机、跷跷板、座位蹬力器、太极推柔、单双杠等健身器材,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有效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了身体素质。如今,健身已成为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让全县群众真的“动”了起来。

  群众文化活跃城乡大舞台

  一间间农家书屋,让农民“放下锄头拿起书,不打麻将学知识”;一台台群众文艺演出,点燃了城乡大地的文化热情;一件件文化艺术精品,让传统文化在这里传承……突泉县在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下,广泛深入开展全民文化活动,全县文化惠民工程硕果累累,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午后,在该县突泉镇的“农家书屋”里,种菜大户张鹏正捧着一本《瓜菜种植技巧》看得津津有味。自该村“农家书屋”建成投入使用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一有时间就来这里翻阅资料。“最近我正在学习草莓管理技术,来这里查查资料。‘农家书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神食粮’,还给我们发家致富加足了‘油’,我现在每天不来看会儿书,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思路,该县注重将文化元素注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全力建设完善188个“农家书屋”——草原书屋。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精心选配符合农民需求的农业科技、文化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书籍,切实提升“农家书屋”惠民平台作用。同时,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长效机制,让“农家书屋”真正活起来,成为村民科技致富的“培训站”、文化知识的“辅导站”、精神生活的“新乐园”。现如今,“农家书屋”成为了全县广大农民学习农技知识、致富增收的得力助手,受到了广大农民一致好评。

  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突泉县还免费开放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舞蹈厅,方便群众学习、健身。同时,定期开设漫画辅导班,美术、素描、书法培训班,组织专业人员常年深入老年新绿合唱团辅导老年声乐、器乐合奏、指挥等,丰富了离退休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

  “磁场”效应提升幸福指数

  每天傍晚,在杜尔基镇杜祥村村民们身着大红披肩,齐聚文化广场,随着欢快的曲子跳起了广场舞。他们动作飘逸,步伐轻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曲跳完,广场舞队队员张淑英擦着汗说:“自从村里成立了广场舞队,我每天晚上都来跳上几曲,身体越来越好了,感觉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了,咱和城里人一样快乐!”

  群众是文化活动的欣赏者,也应当是参与者。吸引更多地人参与,才能更好地激发文化活力。基于这一认识,该县创新形式,走品牌路线,打造了风格各异的群众文化品牌。注重发挥群众的原创精神,鼓励民间文艺爱好者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引导群众从“观众”向“演员”转变。

  有了高标准文化娱乐设施、场所,该县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政府引导扶持与乡村联动并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化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同时,全县大型文化盛事不断,相继举办了全县文艺汇演、突泉县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突泉县首届冰雪节摄影作品大展赛、广场舞比赛、庆“三八”现场直播专场演出、突泉县首届创业明星颁奖晚会、突泉县第25届百名小画家书画作品展、全县嘎查村农民篮球赛、“推进乡风文明大行动”专场演出及送文化进社区活动等等……

  与往年相比,今年突泉县文化活动种类多、精品多、亮点多,为更地好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组织专业人员创作了《草原保护神——记乌兰毛都派出所民族团结先进事迹》连环画46幅、《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孙久仁》连环画33幅、《草原额木其——记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布和事迹》连环画58幅。由该县自编自导的《心灵的守护》《急中生智》两部小戏在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小戏、小品的决赛中获优秀奖。尤其在全盟老年广场舞大赛中,突泉县代表队荣获全盟第一名。

  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突泉县结合文化特色和实际情况,依托已建设的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健身活动。同时,调动广大民间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组建群众文娱队伍,让广大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唱主角”。目前,突泉县已建成村级小广场30余处,村文化活动室160个,农民自发组织的大秧歌等文体队伍达200余支。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