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民族运动会的“颜值”与文化
内蒙古新闻网  15-08-16 16:24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鄂尔多斯8月16日电题:民族运动会的“颜值”与文化

  新华社记者张荣锋黄兴

  四年一度的全国民族运动会虽然没有常规运动会的田径、游泳等项目,但却不乏精彩,独特的项目设置让见证者深深感叹其高“颜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族运动会称得上是别样的精彩,在这里有难得一见的“马背民族”展绝技、号称“大象拔河”的押加、荡气回肠的独竹漂、别具韵味的民族式摔跤、趣味十足的高脚竞速和板鞋竞速、民族式“橄榄球”抢花炮、用脚玩的“台球”蹴球、广泛流传的陀螺和风靡全国的龙舟……

  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中部分项目现今已不再是生产生活的必要存在,但其观赏性和艺术性仍足以维持这项运动的生命力。如独竹漂,旧时是贵州山区的一种交通方式,随着现代社会创造出的交通便利,独竹漂已无需作为交通方式,但其利用两根竹竿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水面的绝技令人赞叹,平衡与力量完美结合的艺术展现让这个项目得以延续活力。

  民族运动会让人大饱眼福,同时肩负着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承的重任。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有一段历史,都背负着一种传统,都融入了一种习俗和民族特征。蒙古族能骑善射,这在民族运动会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这其实是一种民族文化继承。蒙古族13世纪能够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帝国,很大程度上就是仰仗这两种技能。蒙古族擅长摔跤源于游牧民族强身健体的需要,起初蒙古草原兼并抢掠不断,各部落为了更好保护财产,所有男子都需要从小就练习摔跤强健体魄,久而久之形成了蒙古族的摔跤文化传统。

  除比赛和表演项目外,民族运动会也是对各民族歌舞、服饰、民粹和民族构成的一次文化普及。单就开幕式运动员入场仪式环节而言,民族运动会的精彩远超常规运动会。民族运动会的运动员入场过程中,每个代表团都会展示一段民族特色节目。看过30多个代表团入场,相当于一次民族文化普及教育,得以见识多个民族或地区的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和民族精粹,其中有久负盛名的维吾尔族舞蹈、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山西花鼓、陕西腰鼓、舞龙和舞狮表演,还有平时难得一见的苗族、彝族、黎族、白族和侗族特色等民族歌舞展示。精致华丽的服饰、独具匠心的表演让人深深感叹中华民族文化之丰富、多彩、博大、包容。

  在蒙古源流基地展示响箭技艺的西藏代表团中,有一名选手叫林东,他是西藏林芝的珞巴族青年。通过民族运动会,我们了解到中国有一个只有三千多人的少数民族--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民族运动会不光是一次好看好玩的体育盛会,也是一次民族大联欢,更是一次民族文化传播之旅。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