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让沙地披上绿装 “库布其模式”值得推广借鉴
内蒙古新闻网  15-08-17 11:2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 7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在“深化改革重在实效”专题节目中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创新治沙模式,让沙地披上绿装的成功治沙经验。据报道,库布其沙漠目前有1/3的面积披上绿装,绿化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而做到这一点,得益于内蒙古自治区推广的生态、经济、民生统筹发展的治沙模式。

  今年是内蒙古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沙漠治沙的第27个年头。多年来,亿利研发出一百多项生态治沙成果,通过综合治理,库布其沙漠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把发电、种树、种草、养殖集合在一起,是当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探索治沙的又一新模式。农牧民把承包的荒山沙地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交给企业用来建设光伏电站,并按照要求种植防风林和优质牧草,农牧民不仅有工资收入,还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养殖。这样下来,农牧民收入不断增长,企业也凭借沙漠生态工业有了更好的发展。如今,库布其沙漠治理区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10多万沙区群众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长到近1万元。

  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173.1万平方公里,其中80%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普遍沙漠遍布、生态脆弱,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联手合作,生态先行。保护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治理和修复沿线区域退化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基于此,笔者认为,像亿利资源集团近年来通过对库布其沙漠实施生态治理的模式,使6000多平方公里沙漠得到彻底改观,并且促使沙漠旅游、沙漠健康医药、沙漠新能源等产业得到一定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百姓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治沙产业化之路,不仅创造了闻名全球的“库布其模式”,而且这种“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企业壮大——百姓受惠”的模式,是一条可持续发展和各方共赢的路子,对于我国乃至世界荒漠化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已呈现增加的趋势。这是植被破坏,导致土壤裸露和荒漠化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无数事实证明,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森林资源一旦被破坏,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野生动物种类锐减,使许多野生动物成为濒危动物;野生动物种类的减少,又会使生态失去平衡,绿洲在自然灾害的侵袭下变成荒漠,人类亦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库布其沙漠治理开发是中国防沙治沙的重要模式,走的是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生态恢复与产业发展、公益治沙与市场运作、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的路子。可以说,库布其沙漠治理是深入探索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的成功典范,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示范。中国是一个生态脆弱的国家,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如库布其这样使沙地生态、产业互促共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治沙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广泛推广。(通讯员:呼波)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