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多斯机场运行指挥中心。

鄂尔多斯机场机坪一角。
鄂尔多斯机场卫生间一角。
增添人文风貌建设绿色低碳机场
鸟瞰鄂尔多斯机场,航站楼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它象征着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鄂尔多斯机场犹如雄鹰一样,志存高远,主动进取,承载着鄂尔多斯的梦想,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走进航站楼,最明显的感觉是出发大厅的“宽敞通透”。一缕缕阳光透过天窗洒下,令行走其间的人们顿感心胸开阔。无论是隽刻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生传奇的穹顶壁画,还是蒙古包造型的旅游集散中心,都让来往乘客眼前一亮。此外“好安达”志愿者服务、还有三智文苑文化沙龙、蒙古茶吧演出及航站楼快闪等一些富有特色的人文活动进一步拉近了机场与旅客的距离,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航站楼离港大厅,由直径108米,高32米的无柱空间组成,穹顶由直径为20米的圆形天窗将阳光引入室内。这种设计,达到了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不仅给旅客以舒适的感觉,更可大大降低能耗。航站楼内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空调变风量系统等多项环保措施,整个机场以花园式低碳环保为理念,处处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用心。机场负责人说:“后续,我们在节能照明改造、供热/制冷改造、太阳能应用方面与专业机构合作,建成国内首批节约型、环保型、科技型和人性化的现代化绿色机场。”
“利用机场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衍生效应带动航空产业链条发展,进而促进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发展是鄂尔多斯机场的发展定位。”董事长刘建东说。这也是对机场“航空搭台,企业唱戏”的协同发展思路的定位。
如何搭台,关键是航班航线。为加快市场开发,鄂尔多斯机场成立市场营销公司,“走出去,引进来”,在鄂尔多斯机场相继设立东航、天航过夜基地,执行鄂尔多斯始发航班。“鄂尔多斯市人口不过200万人,鄂尔多斯机场高峰年份旅客吞吐量达到180万人次,远远超过目前中国人均乘机0.25的次数,这在业内也是不多见的。”一位业内人士说。目前,鄂尔多斯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近60架次,日进出港旅客保持在6000人次左右。航线的开辟,航班的增加对地方经济产业链的延伸效应开始显现。作为临空经济区的内核,由机场吸引的集加工、包装、仓储、配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群正在聚集。根据《内蒙古通用机场建设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在“十三五”期间,将新建6座通用机场,初步形成以鄂尔多斯机场为核心,通用机场为辅助的机场体系。依托鄂尔多斯机场群形成临空经济圈,实现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发展,打造“富民强市”的一个重要支点。
我们相信,鄂尔多斯机场,一个用时间和速度谱写传奇的机场,一个仍在不断延续传奇的机场,定将在新的起点上果敢前行、续写篇章,为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新动能。(殷希华)
(本版图片均由刘向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