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父接着让我背诵的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四句,二十个字。前十个字,小孩们都懂得。活着做豪杰,死了也英雄!那是怎样地有骨气、有正气!姨父说,中国人历来讲究民族气节、为人操守,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圣贤和英雄的故事,那是一代代人的榜样。姨父讲了诗的后两句所指的项羽在垓下为刘邦所败的故事。这首诗以此作比,讽刺当时南宋王朝苟且偷安。小孩子在抗日时期再读这首诗,自会从中领会很多。而小孩子中的吟咏、传诵,即是抗日到底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的弘扬。
姨父似乎更注重古诗词中的自然天然、气度气韵,以其比拟、双关、暗示、象征等艺术方式,使小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爱国精神、树立抗敌意志。
他让我读苏东坡的《冬景》: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姨父说,冬天虽然寒冷、暗淡、凋敝、枯败,但是,冬天之前,荷叶却是一把把撑开来的绿伞;菊花虽然已经谢了,但仍然留着不为寒霜所屈服的高傲、孤傲的枝丫。我们尤应记着色彩艳丽、收获丰硕的那时那景。冬天,既不能扼杀大自然,更不能吓退了人们。懂得万物生长的情势,知晓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明白大自然的变化和变动。
爱自然,爱家乡,爱人们,爱国家!这花草树木,这江山河川,这老人儿女,这万里疆域,岂能容忍倭寇强占?怎能任着盗贼肆虐?
姨父说,年龄小,也要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不知道过去,怎么谈得上自己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又怎么来说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每个小孩子都是在历史发展、文明进步、文化积淀中长大的。个子在长大,情感在丰富。爱国,抗敌,都是最宝贵的民族情感啊!
古诗词中呈现的、展示的,岂止是大江南北的美丽风景、美妙风情,那是生我、养我的一片热土,那是蓄积着、蕴涵着古老的东方文明、深厚的中华文化的祖国大地。爱国,是实实在在、亲亲切切的;抗敌,就是抗击那个颠覆正道、泯灭人道、废了公道的日本侵略者。
我,诵读古诗词,讲演古诗词,从上学前一直到上学后。从自己家到邻居家、亲友家,从班级里、学校里到民众聚会的场所、到鬼子宪兵“光临”的场合,都在朗诵着、表演着。鬼子头目不是总在说“亲善”“共荣”吗,他们能让中国小孩子不读古诗词吗。
奸刁的日本鬼子总是想着要“奴化”中国小孩子。他们绝不会放掉任何一个“奴化”中国小孩子的机会。于是,通过在各个学校教日语的日本人提出,在今后诵演古诗词的活动中,一是增加诵读表演日本古诗词的内容,向中国小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宣扬日本大和民族的古老训诫;二是中国小孩子要把用来表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那束鲜花献给日本天皇的代表——日军军官,并且行鞠躬礼,以表现“日中亲善”。这种“提议”,其实是强迫,这是谁都知道的。可是,哪个小孩子愿意向日本鬼子行礼呢?又有哪家小孩子会去给侵略祖国的敌人献花呢?可是,不接受日本人的“提议”,这项诵读古诗词的活动就会全面被禁止。而且,校长以及国文、音乐教师可能被追究、被处罚。这样的事情,容不得犹豫,也不可能有商量的余地。校长、老师一时间都极为难。我们知道了,心里想,不能因为这点事让日本宪兵找到理由在学校里、在城里抓人。于是我就悄悄跟老师说,先答应下来,小孩子们再跟大人们一起想办法。
于是,就请一位学会了日文的大姐姐选一首表现日本京都乡野春光和稻花飘香的古诗,请大姐姐一字一句地教给我。又请国文老师把中国唐诗怎样深深地影响了日本古诗的情形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来,说明中华文化的厚积、厚重,说明两国文化在古时有交流、有交融。
于是,在表演的那天,请采集鲜花的人把各色花朵采得很多很多,然后,松散地裹在玻璃纸里,等到朗诵完中国的唐诗和日本的古诗,就将抱着的大堆鲜花抛向全场的观众,并在要求所有大人、小孩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时,转着身子向大家鞠躬。自然,日军军官就在大家之中了。在小孩子分别用中文、日文朗诵两国古诗的“亲善”中,在鬼子士兵也看得出神的时候,日军头目还怎么凶法?还怎么耍威?
文学,尤其是诗词,最饱含着人的情思、情愫。小时候虽然不知道这些,却在诵读、默背优秀的古诗词中,心扉得以开启,心地得到开拓,心智得能开浚。懂得了爱国家、爱他人,恨鬼子、恨汉奸,而且由此“抗日到底”。
(张锦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