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场的第一次胜利——收复多伦
——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上)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纪念馆。 记者 李永桃 摄
这里曾是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练兵的地方,这里留下了全国抗日战争第一次胜利——收复多伦的珍贵文献……这里就是位于张家口市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纪念馆。
70年前,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市建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启了察哈尔抗日战争的新征程。70年后,记者循着抗日英雄的足迹来到纪念馆,追忆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缅怀抗日先驱不畏强暴、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
步入纪念馆大门,只见院落中央一座4丈高的六棱形纪念塔高高耸立。纪念馆顾问陶宗冶告诉记者:“纪念塔是收复多伦后冯玉祥将军下令修建的,塔的下方雕刻着在多伦战役中阵亡的300多名将士的名字。纪念塔是在上世纪80年代修复的。1994年,在纪念塔附近挖地基时,又发现了原来抗日烈士祠里刻有烈士名单的石碑。现在,这两块长约1米、宽85公分、厚20公分的灰沙岩烈士碑铭就收藏在纪念馆内,已经被国家确定为一级革命文物。”
沿着外墙装饰一新、带有浮雕的平房,步入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展馆,当年国民革命军第29军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官兵们用过的大刀、步枪等展品,唤起了人们对当年面对强敌英勇赴命、保家卫国、奋勇杀敌战斗场景的无限遐想。“1933年5月,以冯玉祥将军为首的抗日爱国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支持和协助下,克服装备落后、弹粮不足等巨大困难,展开了收复察东失地的察哈尔抗战。其中,多伦战役打得相当艰辛,遭到日伪军的顽强抵抗,最后以牺牲1600多名官兵的代价胜利收复。这是中国人民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从侵略者手中收复失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振奋民族精神、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陶宗冶边陪记者参观边介绍说。
展馆内悬挂着一面三角形的红色旗帜,上书“誓死救国”4个大字。
这是一面复制的抗日同盟军战旗,她像一团燃烧的烈火,彰显着抗日同盟军将士抗敌御辱的赤胆忠心,也引出一段中华民族早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珍贵历史……
长城抗战后期,日军于1933年4月29日出动重兵攻陷多伦。多伦是热河与察哈尔交界处的战略重镇,日军企图从这里打通向察哈尔进攻的通道。为阻断日军继续向察哈尔进攻,冯玉祥将军于1933年5月26日在当时的察哈尔省会张家口组建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同盟军成立后,时任抗日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的吉鸿昌,率部从张家口北上,收复了多伦等察东失地。
展馆内陈列着《冯玉祥自传》《民族英雄吉鸿昌》等18本文献资料及几张泛黄的旧报纸。根据这些史料及《察哈尔抗日实录》的记载,陶宗冶把记者引回到了收复多伦战役的战场——
1933年7月7日凌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始进攻多伦。日伪军利用坚固工事顽强抵抗,经过一夜激战,同盟军攻城未果。次日清晨,驻守热河的日军出动30多架飞机,对抗日同盟军阵地进行轮番轰炸。抗日同盟军一直攻城激战到9日凌晨3时,日伪军终于被迫退入城内固守。9日晚,吉鸿昌亲临前线指挥,率领敢死队3次攻城,但都未能成功。11日深夜,冯玉祥总司令向多伦战场的抗日同盟军发出“多伦最后决战以死报国”的电报。12日凌晨,总攻多伦的战役打响了,吉鸿昌赤裸臂膀,一手挥舞大刀,一手拿着手枪,冲杀在队伍前面。看到总指挥冲杀在前,官兵们热血沸腾、无不振奋,怒吼着向多伦猛攻。此时,事先潜入城内的40多名同盟军战士一边放枪,一边高喊“同盟军进城了”,日伪军摸不清情况,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上午9时40分,抗日同盟军从多伦南门、西门和北门攻入城中,又经过3个多小时的巷战,除一部分逃跑的日伪军外,其余全部歼灭。至此,沦陷70多天的多伦,经过抗日同盟军5个昼夜的浴血奋战,胜利光复!
“历史是一面明镜。面对侵我河山的敌人,吉鸿昌等抗日志士冒着枪林弹雨,顶着飞机炸、大炮轰,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表现出的视死如归、舍身保国的爱国热忱,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乃至今后奋发图强建设富强文明的新中国,意义重大啊!”陶宗冶神情肃穆、语重心长。(记者 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