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延安为何被视作中国的“希望”?
内蒙古新闻网  15-08-25 21:20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的延安,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许多国际人士冲破重重封锁,来到这一中国革命的圣地,向国内外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解放区军民的抗战功绩。这些远方来客,尽管国籍、肤色、语言、政治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却向中国革命伸出援手,并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情,加速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进程。

  延安才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局部抗战爆发。1936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国际上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重庆和延安,谁才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城?

  为了寻找答案,1936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甘宁根据地进行了4个月的采访。斯诺在延安的窑洞中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不久之后,我发现我的每一天都在这个窑洞里结束或开始。”

  斯诺全面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对日益迫近的中日战争的见解、红军将士的军事政治素质及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等问题。他写下了介绍中国革命的第一本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这本书一经问世立即成为畅销书,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德国记者汉斯·希伯时感言:“当其他人谁也不来的时候,斯诺来到这里调查我们的情况,并帮助我们把事实公诸于世……我们将永远记住他曾为中国做过一件巨大的工作。他是为建立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人。”

  在斯诺的影响和带动下,到延安访问的外国记者和作家、学者越来越多。1937年4月,斯诺夫人海伦·斯诺到达延安,从1937年5月3日至9月7日,她采访了60多位红军将领,向全中国和西方世界宣传毛泽东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她还目睹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参加抗日战争的历史性变迁,写下了《红色中国内幕》(即《续西行漫记》)和《延安采访录》等著作。

  “中国抗战开始了。我站在延安古城的城门口,望着身穿灰布、青布制服的红军男女战士们,一队一队步伐整齐面孔严肃的游行行列走过。他们给我的印象是我这支秃笔难以描绘的。”这是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记述中的延安军貌。

  来到延安的远客们看到的是,士兵、学生和工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他们听到是,军人们喊着,“打倒日本鬼子”“为收复故乡而战”“抗日万岁”。他们感受到的,是延安的星星之火一经点起,就会变成燃成熊熊烈焰。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赵红说,国际人士之所以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产生敬佩之情,是因为延安官兵的积极向上、军队的平等和谐、中共领导人的平易近人,这些都让他们耳目一新,清新之风与重庆截然不同。同时,八路军在没有援助的基础上自力更生,且战斗力惊人,令他们折服。

  “当时很多记者都判断,未来中国的命运属于共产党。官兵平等、官民平等、优待战俘,都在延安得到了很好贯彻。”赵红说。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