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88岁老人田贵生讲述抗战经历
内蒙古新闻网  15-08-27 10:43 打印本页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老人给家人讲述抗战经历

二等功证书

  在中旗德岭山镇金泉村,有一位88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名叫田贵生,他从不轻易向人提起他当年九死一生的抗战经历。近日,记者与民政局的干部攀谈时,才了解到老人的事,于是走访了老人。因为年事已高,得过脑梗,所以老人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记忆力也不是很好,但是眼神很好,所以记者就用笔和他交流。

  16岁参军,参加过无数战役

  1944年2月,年仅16岁的田贵生在山西省河曲县自愿参军,当时,他与当地的60多名青年被编到西北野战军五旅独立一团,田贵生被分到一连当了一名机枪手。经过一个月的军训后,田贵生就参加了他生平第一场战役——八角战役。

  八角是山西省神池县的一个镇,当时已被日军占领,守城的日军有60多人,伪军100余人。田贵生所在部队领导决定趁敌人换防时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接到上级命令后,我们团就开始修筑工事,每个战士白天修筑工事,晚上还得站岗放哨。一个晚上要换四次哨,每次两个人两个小时。”田贵生说。

  1944年3月7日,田贵生所在的部队与正在换防的敌人开战。“那个时候,鬼子的枪很厉害,一开枪,几十颗子弹就飞过来了,而我们用的都是汉阳棒棒(一种老式步枪),扳机扳不动,而且只能一次上一颗子弹,在战斗中非常被动。”田贵生亲眼看到很多战友就是在上子弹的时候,被鬼子的连发子弹击中牺牲的。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驻守八角镇的日本兵全部被打死,100余名伪军一枪没放就交枪投降了。在此次战斗中,我军缴获日本92式重机枪一挺,步枪100多支,子弹3000余发。

  紧接着,田贵生所在的部队又参加了三阴县、代县、代耀镇、应县、朔县等战役。田贵生参加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历经过日本鬼子的飞机大炮没日没夜的轰炸,亲眼见过无数战友倒在他身边,而他身上也留下了4处枪伤。

  “那场战役很激烈,我们班就牺牲5人”

  有一次,田贵生所在的独立一团攻打五寨县时,由于驻守五寨县的日本兵非常顽固,所以那场战役打得比较激烈。在那场战役中,田贵生的班长刘三和他最要好的战友任克勤都牺牲了,田贵生也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腹部,他强忍着疼痛,自己简单包扎了一下,又投入了战斗。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我军终于获得了胜利。“那场战役很激烈,仅仅我们班就牺牲了5个人,当时,配合我们打仗的359旅的一名团长和五寨县的县长都牺牲了。”说起这次战役,田贵生流下了眼泪,几次哽咽得说不出话。

  作为机枪手,田贵生曾经连续数日在阵地上阻击日军,最长的时候几天几夜不下阵地。白天不能生火做饭,战士们只能在晚上吃饭。那个时候条件不好,战士们穿得十分单薄,连盖的被子也没有,到了晚上,战士们就抱着枪囫囵着身子躺在地上睡觉。有的时候,为了行军打仗,甚至几天几夜不睡觉。

  晚年,老人凭借记忆写回忆录

  1945年日本投降后,田贵生又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打过阎锡山的部队,打过胡宗南的部队,先后荣立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并于1948年在火线上入了党。

  全国解放后,田贵生在山西偏关县邮电局上了班,并在当地娶妻安家。38岁时田贵生举家搬迁至德岭山镇,在德岭山镇水库当保管员。

  田贵生一生生育了4个子女,3个女儿1个儿子,儿子前些年患癌症去世,现在田贵生和二女儿田如珍生活。女儿、女婿都很孝敬他。

  如今,田贵生生活得很幸福,每天很早就起床了,吃过早餐后,替二女儿打扫打扫家,心情好了,就围着院子走几圈。

  田如珍说,我父亲最喜欢看报纸,虽然耳朵听不到,但是眼睛却出奇地好,不用戴老花镜,就能看见报纸上的字。为了记录下当年那段抗战历史,老年后,田贵生还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写了一部抗战回忆录,但是因为患过脑梗,握笔有些困难,所以回忆录的字迹不是十分清楚,勉强可以辨认。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