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纪念活动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99岁抗战老兵激动忆阅兵:真想丢掉拐杖,走过天安门!
内蒙古新闻网  15-09-05 16:36 打印本页 来源: 华西都市报  
 

9月4日,参加胜利日阅兵的川籍抗战老兵乘飞机回到成都。

抗战老兵受到市民追捧。  

  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日大阅兵上,由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2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其中包括5名川籍抗战老兵和4名英烈子女。

  4日下午,一架由北京飞往成都的航班,载着钟华、陈家乾、郑维邦、刘中柱、黄开仁5位抗战老兵以及4名英烈子女李克林、饶毓秀、柴陵华,朱家林,顺利抵达双流机场。“得到认可了,这是国家给我们川军的荣耀!”99岁的抗战老兵郑维邦坐在轮椅上,却豪气不减,“乘车参加阅兵时,我很想丢开拐杖再走一次!”

  老兵归来苍苍白发映衬耀眼奖章

  3日晚,郑维邦在电话里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参加完阅兵后,他们9位代表四川参加阅兵的老兵和英烈子女,将于第二天一早出发回川。

  4日下午2点多,5名抗战老英雄和4位英烈之后的身影,陆续出现在双流机场出口。老兵们坐在轮椅上,在苍苍白发映衬下,胸前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尤为耀眼。

  “戴上这枚纪念章,心里既激动又欣慰。”88岁的远征军老兵钟华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纪念章,“我去北京时跟远征军兄弟说过,我代表的是所有为抗战付出努力的远征军。”

  “去北京时很激动和自豪,回来了也很开心。”饶毓秀说,这次北京之行很充实,“见到了很多英烈子女,我们父辈参加抗战,为了民族牺牲在战场,作为后辈,相互见到感觉很亲切。”

  想念兄弟荣耀属于所有出川将士

  “这辈子有两次最光荣的时候,一次是投军抗战,另一次就是参加胜利日大阅兵!”坐在轮椅上的91岁抗战老兵陈家乾,对每位前来迎接的热心人士,都回以微笑和敬礼,“谢谢你们,谢谢对我们老兵的关注!”

  陈家乾说,阅兵式上能重新穿上戎装,代表川军抗战兄弟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这是作为军人的荣耀,是所有抗战川军的荣耀!”

  99岁的抗战老兵郑维邦回想起受阅的经历,难掩兴奋,“坐在阅兵车上时,我真想丢掉拐杖,下车和战士们一起走过天安门!”

  93岁的老兵黄开仁不时和身边人打招呼,“年轻时我跟随李总(李家钰)参加抗战,没想到现在还能到北京参加检阅。如果川军47军的兄弟知道,一定会感到欣慰。谢谢国家!”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参加阅兵还是获得纪念章,这份荣誉都不是个人的。父亲告诉我,他受阅经过天安门前和戴上纪念章时,心里想到的是一起出川抗战的兄弟。他说这份荣誉,属于当年300多万出川将士!”郑维邦之女郑秀英说。

  英烈子女:代表父辈受阅是种告慰

  当记者赶到机场出口时,4位抗战英烈的后人正和老兵们交谈。

  “他们才是抗战的主角,是民族的脊梁。”李家钰将军之子李克林说,能和老兵们一起受阅,是后辈的光荣。

  “除了激动就是欣慰。”饶国华将军之女饶毓秀说,去年父亲入选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后,他们一家都特别高兴,“没想到抗战胜利日,我们4个还能代替父辈参加阅兵,这是父辈的荣耀,也是对参加抗战的川军将士的认可!”

  柴意新将军之子柴陵华告诉记者,“每次阅兵演练时我都告诉自己,要像军人一样,因为我代表的是父亲以及当年誓死坚守常德的川军,他们卫国牺牲,但抗战精神永存。”

  抗战英烈朱鸿勋之子朱家林说,“作为后人,代表父亲参加阅兵,是对他们的告慰。”

  前来迎接老兵的,还有一直致力关注老兵的志愿者。一位叫陈涛的志愿者说,今年大阅兵有不少老兵参加,“但是下一次呢,到时候有多少老兵还能站在大家面前?” 巴蜀抗战史研究院秘书长张光秀说,据统计,目前川内健在抗战老兵仅有600余人,“当年300多万川军将士出川抗战,如今健在的已越来越少,希望年轻一代更加关注抗战的历史,关爱老兵。”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杨力摄影郝飞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