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弘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15世纪之前,中国的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据计算,直到鸦片战争前夕的1820年,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为32.4%,列世界各国之首。
但是,数字的光鲜并不能掩盖那时所潜藏的巨大危机。其时,中国的农耕文明,已经基本发展到了顶峰。而农耕文明所固有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创新不足、国力增长缓慢,已经令这个老大帝国走向盛极而衰的黄昏。
反观当时的欧美诸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引领世界从此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纺织、钢铁、铁路和建筑诸业急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西方世界演绎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活剧。
而这一时期,清朝政府仍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迷思之中。历经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外敌入侵,清政府的军队,这支仍然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辫子军,在以工业革命成果武装到牙齿的强敌之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一再战败的清政府,被迫和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到19世纪下半叶,中国已沦为列强蚕食的半殖民地国家。虽然也有部分有识之士看到了西方世界的飞速进步,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并探索实行“洋务运动”,但华夷之防、道统之辨、改制之争,令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变革尝试,一再被守旧势力所扼杀。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接踵而来的军阀割据与混战,仍使中国长期处于战火兵燹之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势式微。
同时期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经济社会获得了发展,综合国力在亚洲首屈一指,武备也乃亚洲第一。对于中国这个百病缠身的近邻,日本军国主义者终于伸出了战争的魔掌。
毛泽东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靠着这样的民族信念,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靠着这样的民族信念,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靠着这样的民族信念,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奇迹;一个个崭新的工业基地拔地而起;短短十个多月新中国十大建筑辉映京华;开凿“人工天河”红旗渠利在中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孕育了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的创造,崛起了“杀出一条血路”的深圳;在新时期,开创了“一带一路”的全球化、全方位开放局面。
2014年,中国的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同时,中国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矢志不渝的自强自立,为中国赢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据统计,2000年我国GDP为8.9万多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突破2万亿美元;2009年超过5万亿美元。从跨入GDP万亿美元俱乐部到成功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用时14年。相比之下,美国197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亿美元,早于中国30年;而到2001年才达到10万亿美元,从1万亿到10万亿,美国用时31年。
如今的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已经白热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他同时告诫全党,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弘扬开拓创新、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1938年,毛泽东告诫广大艺术家:“不但要抗日,还要在抗战过程中为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而努力,不但要为民主共和国,还要有实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信条明确昭示:在现阶段,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将来,建设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以抗战胜利为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不断探索中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在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创造中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
比如在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民主党派的出现和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实践,为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执政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70年后的今天,党的三大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法宝,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率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的建设在路上,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自身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开始啃“最硬的骨头”。政府信息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已经成为法定责任,并接受体制内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既是国家目标,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抗战胜利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启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今天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竞争。古代中国,曾因巨大的创新能力而独领人类文明风骚。近代中国,则因创新停滞而跌落深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无不提醒国人,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下,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新体系和发展新模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是一个追求创新的梦。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弘扬坚持正义、维护和平的民族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是一个为维护和平而倾力奉献的民族。
英国军事评论家富勒在评价二战时说:“美英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在太平洋上拼死一战,这正是由于中国抗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给予了重大影响的结果。”
在整个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消灭的日军最多。中国的顽强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减轻了苏联卫国战争之忧,有力支持了美国太平洋战场作战,为维护人类和平与正义,最终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1942年1月,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形成。中国的抗战既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正义力量的大力支持,也以派遣远征军等形式与其他国家人民并肩战斗。
历史启示我们,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实现正义必胜、实现和平必胜,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国家力量。
二战烽火虽然早已熄灭,但战争阴云并未彻底散去,世界仍很不太平。尽管和平与发展已经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霸权主义正在表现出更大的进攻性、扩张性、冒险性、侵略性;局部战争和冲突依然不断,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不时制造事端;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面临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双重威胁。
尤其令中国和亚洲国家警惕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蠢蠢欲动。他们美化侵略战争,否认侵略,拒不向受侵略加害国家的人民道歉,妄图挑战和摆脱二战胜利后的国际秩序,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企图长期霸占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并在南海挑唆个别国家与中国闹事。
严峻复杂的国防安全形势,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70年后的国防建设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对于新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止戈为武。要想制止战争,必须要有能够制止战争的强大国防力量。近年来,科技强军的累累硕果,正不断生成中国军队更新、更强大的战斗力。适应世界环境的深刻变化,必须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大局之下,使军队尽快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尽快提高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在人类发展史上,任何一个强国无一不是军事强国。强大的军队和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和平、抵御外侮、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宁的可靠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走过来,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走过来,从抗美援朝的硝烟中走过来的人民军队,是保家卫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钢铁长城。
70年弹指一挥间,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今日中国,已经到了向第一个“百年目标”最后登顶冲刺的关键时刻。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只要我们汲取抗日战争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走中国道路的信念,在战火中浴火重生的中华民族,一定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一个多难兴邦的伟大民族,一定会实现伟大复兴的壮丽梦想。一个富强、繁荣、文明、和谐的现代中国,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