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致敬——光荣的支前模范!
 

   陆燕女:我给游击队送了5回信

  今年已经91岁高龄的陆燕女,对自己十几岁时的往事大都模糊不清了,可是一提到抗战,老人眼中神采骤现:“我曾经给游击队送过5回信,有一次走山路,从毛驴背上掉下来,脸都摔破了。”

  抗战期间,大青山抗日游击队在土默特右旗一带同日寇周旋,经常迂回到敌后展开游击战,这令日寇十分恼火,于是经常进入各村扫荡。陆燕女所在的乌什太村就经常遭到日军扫荡,鬼子进村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民们对小鬼子恨之入骨。

  陆燕女回忆说:“那时,小鬼子、伪军、土匪都经常进村,老百姓每天担惊受怕地过日子,只有八路军对老百姓好。白天游击队员一般不敢露脸,到了晚上,游击队员出来活动,路过村民家,都会敲门叫老乡,非常有礼貌,所以那时村民都欢迎八路军,给他们提供各种方便。”陆燕女的父亲就是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日的当地群众之一。一次,8名游击队员被国民党扣押,陆燕女的父亲联合乡亲们凑了些东西,将8名八路军战士救了出来。那时,陆燕女只有十几岁,年纪虽小,可她也知道爱国,经常给游击队送信,帮助游击队之间传递信息和情报。老人说,每当给游击队送信的时候都很害怕,怕被日本鬼子发现,有一次送信途中她躲躲藏藏,来回用了5天才完成任务。还有一次,游击队和日军作战时一名战士受了伤,作战间隙,陆燕女冒死将这名战士背回家里,悉心照料。可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医药,这名战士最后还是牺牲了。老人深情地说:“那时八路军条件很艰苦,但乡亲们都愿意帮助八路军,偷偷给他们送去粮食、被褥、衣物等。父亲对我说,八路军能吃苦、能打仗、对老乡好,将来一定会胜利。”

  阅兵仪式上,她看到人民解放军发展的如此强大,今昔对比,老人百感交集:“当时真的太艰苦了,可我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取得了胜利,如今我们这么强大,今后谁也不用怕了!”

  张白女:从没想过会到天安门参加阅兵

  身着盘扣布衫、穿着亮晶晶黑皮鞋的张白女,在众人的搀扶下走出车厢。这身衣服正是参加“9·3”阅兵庆典时抗战支前模范的统一着装。88岁的老人仍难掩激动:“从没想过会到天安门参加阅兵,终生难忘啊!”

  1942年,张白女只有15岁,她所在的萨拉齐后野马兔村,经常有八路军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张白女的父亲很有觉悟,和乡亲们组成了担架队,每当有游击队员负伤,担架队就将伤员抬回村里的乡亲们家养伤,张白女家也是经常收留伤员。

  “后来,日本鬼子得到了消息,开进村里,把老百姓的房子全部烧光。当时正好有两名伤员在我家养伤,事先得到消息后,父亲将伤员转移到山上的山洞里,我和妹妹每天步行几十里上山给伤员送饭送水。腊月的天气特别冷,父亲交代,一定要把水、饭送上山,战士们受伤了,不吃饭伤好的慢。于是,我和妹妹顶着刺骨的寒风一步步爬上山,把饭递到伤员的手里。”老人回忆说。

  虽然过去了几十年,老人还记得那段日子,自己和妹妹经常推碾子,磨出面来给八路军战士做面吃。“有一名伤员脸颊中枪,无法咀嚼,我们就熬粥给他喝,每顿饭两碗甜稀粥,1个月后,战士复原重新上了战场。”张白女有时还充当护士的角色,“战士负伤后需要做紧急处理,八路军的医生在我家给伤员处理伤口,我就站在旁边,递剪子、递镊子、烧水、帮助医生包扎。但那时条件确实太艰苦了,由于缺医少药,有两名伤员牺牲了,我和父亲亲手把牺牲的战士埋葬了。”

  张白女的儿子张玉忠和老人一起去了北京,张玉忠说:“感谢国家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8月20号就把我们接到了北京,住在首都大酒店,还给老人进行了全身体检,每天都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给老人量血压。阅兵时,抗战支前模范的车队紧随抗战老兵的车队出场,老人们真是大开眼界,看到了这么多现代化的武器,飞机、大炮、坦克、导弹,我妈说回到村里要给乡亲们讲讲,我们的祖国强大了,我们的军队强大了,再不会有任人欺凌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