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六大任务再发力】呼伦贝尔: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这片绿色
 

  实施沙区综合治理工程,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治沙,将黄色的“利爪”用绿色钉牢

  夏季,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完工嘎查周围一片苍翠。牧民乌恩齐却告诉记者:“原来这里周边有很多沙子,黄黄的一片,这几年通过治理好多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千米开外的小山坡郁郁葱葱。

  乌恩齐原来住在乌布日诺尔嘎查,有3000多亩草场。然而牧场逐渐被黄沙侵蚀,沙窝子里的日子日益难过。在政府的安排下,他和其他牧民搬迁到了完工嘎查。

  在很多人心中,呼伦贝尔代表着绿色的草原。然而这绿色中也有大片黄色,呼伦贝尔不仅有沙区,而且沙化面积2000万亩!

  呼伦贝尔沙地属于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呈不规则状分布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之中,由海拉尔河流域、伊敏河流域、新巴尔虎左旗中部3条沙带和新巴尔虎右旗达赉湖沿岸等地零星分布的沙丘组成。

  “由于气候变暖,干旱加重,再加上部分地区人为不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导致呼伦贝尔草原草场沙化、退化、盐渍化严重。”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局长胡连义介绍说,沙漠化的危害触目惊心,草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严重危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牧民的生产、生活。

  治理沙化刻不容缓!2009年,一个事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实施,向沙地宣战。

  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沙区综合治理工程,并将该项工程作为全市公共公益工程的一号工程,每年投入1.5亿元治理沙地100万亩。如今,这项工程已累计治理沙地652万亩,并且第二个五年规划已经开始实施。

  在新巴尔虎左旗副旗长陈高山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片开阔的沙丘。随着步行的深入,沙丘开始被各种灌木和草丛所覆盖,一种矮小带刺的小灌木扎在身上有点疼。“这是小叶锦鸡,固沙效果特别好,还可以粉碎做饲料。”

  穿过灌木丛,来到一片相对开阔的地方。陈高山指着脚下介绍着:“这是方格状机械沙障,让沙子不能移动。你们看,这些人工播种的固沙灌、草植物长得多旺盛!”

  以前这里是无尽的黄沙,植被覆盖低于10%,而且沙丘以每年4至5米的速度推进。如今,这片流动的沙地已经被沙柳、沙蒿、小叶锦鸡等绿色植物“钉”在了这里。

  “这么大的面积单靠政府的力量治沙是不够的。我们把当地牧民发动起来,坚持生态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让生态建设和保护者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陈高山说。

  乌恩齐的邻居杨俊说:“每年到5月份,我们就开始治沙。每亩沙地政府都出几百块钱,我们夏天也没啥活儿,就天天扛着沙柳、芦苇进到沙区打网格。这些年,经我手治理的沙地少说也有几千亩了。”

  众志成城,绿进沙退。昔日的茫茫沙海,如今已经变成了片片林地和绿洲,呼伦贝尔大草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展现出了勃勃生机。胡连义介绍说,沙区治理项目区流动沙地植被盖度已由原来的不足5%增长到32.5%以上,半固定沙地由原来的不足20%增长到41.66%以上。

  目前,呼伦贝尔2015年治理100万亩沙区的任务正在有序推进。对于沙区治理,罗志虎显得信心十足:“按照现有沙地面积,坚持下去,只要10余年的时间,我们就能整体控制住呼伦贝尔的沙地。”

  【相关链接】

  民心工程就是发展工程——坚决把“十个全覆盖”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亮丽新家园】头号工程的呼伦贝尔印象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