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外城市到千沟万壑的西南农村,
从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豪情万丈的青年到支教老师。
呼市托县小伙杨早龙用崇尚自由的方式圆支教梦想。
当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时,他正带着学生到支教点山下的乡里取营养午餐,准备过索桥,杨早龙急忙挂断电话,索桥太危险,他得四肢并用,爬着过去。
杨早龙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佐戈依达乡布里莫村小学支教已有10天时间,他说那里条件艰苦,但要坚持完成半年的支教任务。
志愿者
今年从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毕业的杨早龙是一名志愿者,从网站上刊登的他的简历看出,杨早龙从小学便开始参加志愿者活动。2013年7月,他和呼和浩特市其他高校的学生会骨干一起发起了呼和浩特市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团队组织。他还是呼和浩特市紫丁香之爱公益组织、天使事业公益联谊会的骨干成员。
23岁的杨早龙来自呼和浩特市托县农村,父母均是农民,已过花甲。对于杨早龙父母来说,儿子大学毕业,能找到稳定合适的工作再好不过,但崇尚自由、喜欢旅行的杨早龙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他在校期间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在网络中,他结交了一帮和他志同道合的“驴友”,时不时背起背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杨早龙说,他想做一名和旅游有关的自由撰稿人,或一名旅游杂志的编辑,甚至想成为一名记者。
报名
8月25日,他打开中华支教网,提交了自己的信息,他选择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佐戈依达乡布里莫村小学支教。他的申请得到了批准,他准备收拾行囊远走大凉山。
8月末,杨早龙和另外两名参加支教的同伴坐火车从石家庄出发,经过一天多的行程,他们赶到成都,在成都休整片刻,杨早龙继续出发,乘坐客车赶往西昌。他记得,当天早上7点出发,原本以为当天中午就可到达西昌,没想到赶到西昌的时间已是当天晚上8点。“山路崎岖,车只能慢慢前行。”杨早龙说。
在西昌,经过3天培训,杨早龙和另外两名同伴继续向美姑县佐戈依达乡布里莫村行进,坐车到乡里再没有车可以通行,他们只能步行,快到布里莫村时,3人遇到了一名骑摩托车的老乡,在老乡的帮助下,他们到达了布里莫村。
支教
9月1日,布里莫村小学开学,杨早龙也正式成为了这所小学的支教老师。
全校共有200名学生,杨早龙和另外一名支教老师教五年级一个班,一共40多人,他教语文,还带着班主任,另一名支教老师教数学。
杨早龙支教不挣工资,每月会有650元的生活补助,他们吃住在学校,自己做饭。当地的孩子们则每天跑校,中午带饭,晚上回家。
杨早龙到布里莫村后才知道,由于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好多老师不愿意到村里教书,县里派来的老师走到半路,看到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便返回县城。
到布里莫村小学已有一周多时间,杨早龙下了3趟山,带着五六年级的学生到山下的乡里取营养午餐和爱心企业捐赠的物品,来回一趟要走两三个小时,他和孩子们徒手将食品抱回学校。
9月7日,当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时,他气喘吁吁地说,正带着学生到支教点取营养午餐,准备过索桥,说完急忙挂断电话。由于索桥上有些木板脱落,他只能爬着过去。
礼物
学生们特别喜欢和杨早龙交谈,他们从家里拿来菜给杨早龙和另外几名支教老师吃。到支教点的第二天,孩子们就给支教老师送来了礼物,礼物都是当地盛产的核桃,杨早龙说没几天他已收了一箱子核桃。“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送你东西必须收下,不收则是看不起彝族老乡。”杨早龙说。
杨早龙说,在当地,每个家庭中孩子较多,有些孩子10岁才上学,有些十五六岁的孩子还在上小学。
杨早龙的支教生活刚刚开始,他当时报了支教半年。谈到布里莫村小学条件艰苦,能否坚持时,杨早龙爽快地说,“肯定能坚持,半年不是问题。”(记者邢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