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中,八路军冀东军分区第三区队队长高桥率部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不断主动出击,使日伪军闻风丧胆。
在宁城县的一次遭遇战中,高桥等7名官兵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壮烈牺牲。高桥的头颅被日伪军残忍地铡下,悬挂示众……
8月28日,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自治区民政厅公布《内蒙古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高桥等7名烈士名列抗日战争英雄群体名录。
八路军活跃在宁城
1943年春寒料峭之时,一支新生的抗战队伍诞生了。这就是冀东军分区在赤峰南部建立的第三区队。队长高桥、政委杨雨民带领第三区队官兵,开辟了承(德)、平(泉)、宁(城)抗日根据地,并在人民群众的掩护、支持和帮助下,在宁城地区的小城子、三座店、八里罕、榆树林子、黑里河一带,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不断主动出击,使日伪军闻风丧胆。
1943年8月,高桥带领第三区队官兵和部分民兵,奇袭了三座店日伪据点,缴获步枪10余支、子弹1000余发、鸦片3000余公斤。当月25日,高桥带领官兵出击,击毙了喀喇沁中旗协和会事务长仁科信夫和宪兵队长夏古。而后,高桥率部在黑里河川袭击了头道营子日伪据点,缴获步枪30余支、手枪2支、子弹2箱。
1943年9月,日军派山本继任喀喇沁中旗协和会事务长。山本和日本宪兵队长东山岛一起,在驿马吐川谢杖子建立了军事据点,派出100余名日军驻守,并以此据点为中心四处扫荡。
为了打击日伪军嚣张气焰,巩固抗日根据地,高桥等决定利用引蛇出洞的战术消灭敌人,拔掉据点。高桥派出小股游击队,到敌人眼皮底下活动,并故意叫人向日军通风报信。东山岛和山本得到消息后,带着50多名日伪军,携带机枪、掷弹筒,立即出动进行围剿,企图一举消灭这支抗日游击队伍。第三区队官兵和日军巧妙周旋,把敌人引进预定伏击圈。高桥率先开枪,击毙了山本。随后,战士们一起开火,日军宪兵队长东山岛和25名日伪军当即毙命,其余的逃回据点。此次战斗,缴获日伪军掷弹筒1具、步枪19支、手枪2支。
9月17日,日军组织别动队到驿马吐川扫荡。得到情报后,高桥率领官兵出击,在下坡子村包围了敌人。侦察班长查如春潜伏在村中,智俘了住在村里的12名别动队员。随后,部队全部进村,将敌人分割包围,97名别动队员全部被擒。此次战斗,共缴获步枪80余支、手枪3支、马2匹。
1944年2月5日晚上,高桥带领部队包围了小城子日伪军警察署,打开敌仓库,缴获了大量装备物资。
日伪军为了消灭承、平、宁地区抗日武装,调集大量兵力进行扫荡。
三区队为了缩小目标,决定化整为零,分散活动。第三区队二连副连长舒殿有和区队部干部刘相廷,带领二排、三排和区队的部分干部、战士共70多人,在宁城县西南沟村一带打游击。
3月11日上午,日军讨伐队得到游击队活动情报后,调集日伪军从马营子村直扑西南沟,并进行包围。副连长舒殿有考虑到当时部队子弹较少,不宜久战,便带领队伍迅速突围出村,抢占了村后的西山。敌人随后紧追,三区队一边阻击一边继续向西撤退。当队伍撤到李营子前山一带时,在该地区扫荡的日伪军闻知,趁势包围过来。当日傍晚,部队撤到一处悬崖旁。由于天色漆黑,看不清山崖到底有多深,舒殿有、刘相廷等人研究决定,宁可跳崖牺牲,也不当俘虏。于是他们率领全体干部战士跳下了山崖,舒殿有等9名官兵壮烈牺牲。
英雄头颅被铡示众
1944年3月,日军从承德调来两万人的讨伐队,而高桥领导的队伍仅有300余人。在日伪军的铁壁合围中,第三区队官兵辗转作战,由于敌我兵力悬殊,他们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同时,由于连续作战,第三区队人员、枪支、弹药得不到补充,处境越来越困难。
经承平宁联合县委研究决定,第三区队主力转移到围场一带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黄云率领100多人先行离开,回冀东休整。高桥和部分官兵在原地继续坚持游击战。
高桥带领官兵翻高山、钻密林,同敌人兜圈子,拖着敌人走。在艰苦卓绝的抗战环境中,他们风餐露宿,经常几天吃不上饭,战士体力严重消耗,伤病员与日俱增。在这个时候,高桥也积劳成疾。
1944年3月29日晚上,高桥带领战士准备在夜幕的掩护下向南撤退。伪警备队从特务口中得知他们的行动方向后,立即组织300余名日伪军的讨伐队从八里罕地区出发,跟踪追击。
高桥率领战士,来到老根据地——宁城双庙村老西沟,准备休整,补充给养。讨伐队追至老西沟后店,“将前往老西沟护送侦察员归来的魏增抓获,魏供出高桥带领队伍住在老西沟的情况。”讨伐队长刘琪带领日伪军从大城子西沟经西榆树林、格勒格梁、老窝铺,向老西沟一带迂回包围。
敌众我寡,高桥认为不能久战,便指挥战士们迅速突围,并命令张百川等尽力突围出去,向冀东党委和军区汇报。高桥掩护着战士们往外冲,几个战士冲出不远便牺牲了。
高桥率部,利用敌人包围的间隙,向戚家大洼方向突围。翻过大洼山顶,区队书记(文书)王汉三不幸中弹负伤。高桥烧毁了王汉三身上携带的文件,背起他在深雪中继续行进。这时,日伪军包围过来,朝高桥和王汉三开枪,两人壮烈牺牲。被包围在老西沟的其他战士,经过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牺牲。
此次战斗,高桥等7名官兵壮烈牺牲。
高桥,原名高明海,曾化名苏然、徐文良。他生于1914年,辽宁省辽阳人,曾就读于洛阳军事学校。1938年,高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著名的冀东抗日大暴动,历任总队长、营长、团参谋长。
由于三区队官兵英勇善战,日伪军早已恨之入骨,曾出黄金300两悬赏高桥的人头。高桥牺牲后,日伪军残忍地将他的头颅铡下,挂在八里罕的街里示众。一时间,日伪军得意忘形,不仅大肆举行庆功会,还将高桥的头颅装入广口瓶子里在平泉、承德等地继续示众,并在报纸上刊登号外鼓吹战绩,企图瓦解我军民的抗日决心。
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是不会被日伪军的残忍吓倒的,反而更激起他们支持抗战的斗志。当日伪军撤走,村民尹宝泉就领着乡亲,冒着生命危险把烈士遗体偷偷掩埋。
高桥牺牲了,但他的战友们,在宁城这片热土上,依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巍巍青山埋忠骨
1945年8月,穷途末路的日军缴械投降了!在欢庆胜利之时,宁城人民没有忘记抛头颅、洒热血的高桥等烈士。
当年冬天,在时任热河省副主席杨雨民的帮助下,高桥的头颅被寻找到,并运回宁城。宁城县委把高桥的头颅暂时存放,等来年与身体合葬。
1946年4月11日,高桥烈士的安葬仪式在宁城县八里罕隆重举行,500多名当地的党政军干部和人民群众自发前来为烈士送行。高桥烈士被安葬在八里罕佛爷庙北的山坡上。
1954年,宁城县政府在天义城区为高桥烈士修建陵园。当地乡政府还为七烈士在牺牲地建了陵园。
在唐山,78岁的唐山市广播电视局退休职工王辅睿,多年来一直牵挂着牺牲在宁城的高桥等烈士的墓地建设情况。他是与高桥一起牺牲的王汉三烈士之子。
“高桥七烈士奉献了青春年华,长眠于宁城大地,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和籍贯,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王辅睿说。
1970年,当地政府把老西沟山下的一座小山丘辟为墓地,把烈士们的遗骨移葬到新修的陵墓中。为烈士们立碑时,因不知道烈士的姓名,便在一颗大大的红星之下,刻下3行字:
高桥同志的战友口里人
七位革命烈士墓
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六日牺牲
这一年,宁城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将老西沟命名为高桥村。
1991年,宁城县委、政府在天义城郊八里罕南山山麓重建了高桥烈士陵园。时任司法部常务副部长的李运昌为高桥同志题词:“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高桥同志永垂不朽!”
“进入21世纪,富裕起来的老西沟人民陆续住上了新居。看着50多年前修建的烈士墓日渐残破,乡亲们倍感难安,谋划着要为烈士重修陵墓。”王辅睿说。
2009年7月20日,在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宁城县委、政府努力下,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园重修竣工。
在苍松拥簇的崇山峻峰下,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潺潺溪水在它旁边流过。烈士墓前,矗立着一座长7.2米、高4米的花岗岩墓碑。墓碑正面,是象征着高桥指挥战士英勇杀敌的巨幅浮雕;背面镌刻一段文字:高桥七烈士奉献了青春年华,长眠于宁城大地,没有留下姓名和籍贯,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在把七烈士的骸骨迁葬到新陵园的时候,人们保留了村头山丘上的那座墓园和那块已显陈旧的墓碑。”王辅睿说,“我把一束山花轻轻放在墓碑前,久久凝视着墓碑上那斑斑驳驳的‘口里人’3个字,忽然觉得它是那样的硕大,这分明就是数百三区队无名烈士留在草原人民心中的影像。”(首席记者 张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