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提出“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努力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
包头,作为一个地处祖国北疆的少数民族城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草原钢城早已薪火相传。
自1991年、1992年,包头相继获得首个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后,包头的双拥工作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始终保持领跑地位。2015年,在包头市即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和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之际,《包头日报》特别开设“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专栏,从多角度、多层面为你立体式解读包头市双拥工作取得的骄人佳绩。
8月1日下午4点,昆区某驻区部队餐厅传出笑语欢声,包头市夕阳红管的宽协会、包头义工、附近居民正在和部队官兵一起包饺子。当热腾腾的水饺端上桌,部队指导员激动地说,“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尤为难忘!以往我们只有逢年过节才吃饺子,今年建军节你们把饺子送进了军营,更送进了我们官兵的心田,我们只有抖擞精神、刻苦训练,拿出百分之百的战斗力,保卫包头、保卫祖国,才能对得起人民给予我们的关爱。”
在北疆包头,像这样的动人故事不胜枚举,“军民鱼水情”不是写在墙上的一句生硬口号,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传统早已深根于鹿城,并探索出一条独具包头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途径,催生青春橄榄枝繁叶茂、香垂鹿城,构筑起军与政、军与企、军与民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一座座壮丽丰碑。
拥军优属渡难关
在周围人眼里,王女士和丈夫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由于丈夫在部队工作,自2009年结婚后,这对小夫妻一直聚少离多。2011年,包头市政府开展驻包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王女士成为首批受益者,最初她被安排到固阳县工作,后考虑到她的工作地点较远,无法照顾丈夫和孩子,2014年,又再次把她调整到市区工作。
对于这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王女士说:“现在,孩子每个星期都能见到爸爸了,感谢政府给随军家属这么细致周到的安排,帮我们一家人解决了大难题。”
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3年,自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驻包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已先后安置141名随军家属,王女士就是其中的一名。
急军所急、忧军所忧,包头市委、市政府把双拥工作放在长治久安、影响民生的重要地位来抓。全市累计投入经费近2.2亿元,解决驻包部队供水、供电、道路硬化、营区美化、营房翻建等建设发展问题,将全市国防和边防工作经费由260万元调整到400万元,为部队无偿提供各种用地539亩。市财政从2008年开始,每年拨专款60万元,为部队兴办好事实事80多件。2010年到2014年,全市共安置军转干部284名,安置随迁随调家属22人,接收自主择业军转干部33人,在包头85%以上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实现了就业创业。
包头市不仅在拥军优属的常规动作上做足了功课,同时还加大了保障军人军属的权益力度。
市教育局为驻包部队军人子女入学开通了“绿色通道”;市司法局开通了“军人法律援助热线”;市工商局开展了12315消费维权军人开放日活动;我市还连续举办五届“军地情缘”联谊会,为部队军官和地方女青年恋爱牵线搭桥;2014年,我市创建了关爱军人困难家庭救助基金,截至目前已向80个军人困难家庭伸出援手。
崔向军是河北省武邑县人,父母随他来到了包头。8年前他的母亲脑出血,一直需要药物维持;他的父亲今年4月又遭遇车祸,导致右侧肋骨骨折,住院治疗花费10多万元,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犯了难。了解到该情况,包头市关爱军人困难家庭救助基金为崔向军送来5000元慰问金。崔向军感动地说:“在我最难的时候,包头市政府雪中送炭,感谢包头,感谢我的第二故乡。”
军民融合鱼水情
201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刚刚成立的包头市夕阳红管的宽协会听说,部队下水管道堵塞,接连几天大雨让部队院里积了水。会长张文斌立刻联系了相关单位,赶在“八一”前疏通了下水。11月,夕阳红管的宽协会帮助驻区部队开通了直饮水。
包头市夕阳红管的宽协会前身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从2004年开始,他们就陆续组织和驻区部队的联谊活动,数十年如一日。张文斌深有体会地说:“我是一名退伍老兵,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一直信奉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这已成为包头军民关系的生动写照。
20年前,为了保证驻区部队的生活和训练需要,包钢供电厂无偿其提供战备、训练和生活用电,这一送就坚持送了20年。包钢供电厂副主任张冲说:“为驻区部队无偿供电是老一辈人留下的传统,我们每年还会对他们的线缆进行两次维护。去年,我们厂还帮助部队建立了电子图书档案室,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
除此之外,包钢集团每年接收130多名复退军人;一机集团每年投入100余万元帮助解决官兵和军烈属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北重集团在职工住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40多套新建楼房,优先保障军代表居住;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常年为驻地部队营房无偿供水、供电、供暖……包头市国企拥军的佳话已代代相传。
每年,市工商联、广东商会、温州商会、乌兰察布商会、河北商会等都会走访慰问部队;蒙西水泥厂、铁鑫集团、明华集团等民营企业为边防哨所和执勤点的建设捐款710万元;包头吉宇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鹿城路桥集团公司等民营企业还专门成立了预备役连队,多次参加实战演习、抢险救灾。内蒙古骆驼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投入60万元,援建边防支队宣教基地和武警支队图书馆,拨付抚恤救助和医疗补助2190多万元,支持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和医疗问题。
近年来,包头走出了一条特色拥军的新路,智力拥军、非公组织拥军、国企拥军“开花结果”,为包头双拥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军地双方一盘棋
2012年7月,包头黄河段遭遇30年来的罕见险情,包头军分区紧急集结解放军、武警、消防和预备役等13个部队、4543人、200余辆车,投入一线抗洪抢险,累计使用兵力4.9万余人次,用血肉之躯为包头260万老百姓构筑了一道冲不垮、击不倒的钢铁长城。
不论是在平安创建中、抢险救灾中,还是经济建设中,驻包各部队的那抹橄榄绿总是冲锋在前,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中,他们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成为保障地方民生的一支“生力军”。
在世界中学生排球赛、2012年活力盛典、爱的华章、五当召寻宝鉴宝等重大活动中,总能看到驻包各部队官兵的身影,在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他们协助地方公安机关昼夜巡逻执勤,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为包头老百姓撑起了一片平安的天空。
在围封转移、退牧还草、大青山绿化、G6京藏高速呼包段改扩建工程、装备制造园区建设等大型生态环境治理和重点工程建设中,驻包各部队积极参与,累计出动官兵5.3万多人次,车辆8200多台次,义务植树26万多株,治理荒山1000多亩。
驻包各部队还积极参与“十个全覆盖”、“三到村三到户”等民生工程,为驻地农牧民举办科技、文化和农牧业技术培训31次,出动机械车辆101台次,帮扶困难家庭425户、1157人,助学223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000余件。
长期以来,包头市委、市政府、军分区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军地双方“一盘棋”思想,把双拥工作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重要途径,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格局,为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平添一抹青春橄榄绿。
(记者 洪 彬 梁晶晶 实习生 史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