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王延鹤老师,是在去年的一次采访活动中。当时,并不是活动参与者的他,却一直手持相机不停地拍摄,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通过聊天记者得知,这位84岁高龄的耄耋老人,是一位资深的摄影爱好者。于是与他约定,找机会专门采访他。一晃近一年过去,在牡丹盛放的时节,记者终于再次见到了王延鹤老师。
今年5月21日,康巴什新区牡丹节,鄂尔多斯婚庆文化园内,赏牡丹的人群川流不息,记者在人群中找到王延鹤老师。他身着藏蓝色运动装,头戴白色遮阳帽,尽管已经85岁,但还是觉得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要不您先拍照?拍完咱们再聊?”记者说。“不用,我已经拍完了,牡丹节开幕第一天我就早早来了,今天是想选这样一个优美、惬意的环境与你们见面。”老人幽默地说。谈起对摄影的爱好,老人骄傲地称,这是他除了教育以外的第二份职业。
王延鹤是黑龙江人,2000年从学校退休后,奔着儿子来到东胜。性格开朗、随和的他,仅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我不会打麻将,平时没事就拿着照相机四处转悠,有喜欢的景色,就用相机拍下来。溜达的时间久了,人们看到有个背相机的老头,天天在马路上转悠,好奇的人,就主动过来和我聊天,初来乍到,算是混个脸熟。”老人哈哈大笑地说。王延鹤老师告诉记者,他25岁参加工作后,就开始接触摄影。当时,他负责化学教学,有自己的实验室。课外,他便学着冲洗胶卷。在多次失败之后,他终于学会如何冲洗照片。后来,慢慢有了卡片机、单反数码相机,王延鹤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投入到摄影中,只是时间有限,他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中。如今,王延鹤退休了,他不玩麻将,不看电视,就喜欢背着相机到处走。来到鄂尔多斯后,他曾从康巴什新区步行至红海子湿地公园;从东胜区烟草公司徒步至华研超市;还经常参加摄影爱好者举办的采风活动……厚厚的几十本相册,把他认为一切值得记录的画面,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他说:“在我有生之年,会一直用相机将社会上一切真、善、美的画面记录下来,通过我拍摄的照片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果说,摄影是王延鹤老师退休后最主要的工作,那么书法、写作、为老年合唱团拉小提琴,则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每天早晨六点起床,锻炼一小时,吃完早饭后,他会练习一个半小时草书,然后背着相机,带上自己写好的书法作品,出门拍照。在摄影过程中,他总会毫不吝啬将自己写着好词、好句的草书送给喜欢书法的人。“把好东西分享给喜欢它的人,不仅让他人开心,更让自己收获到快乐。”王延鹤老师有感而发。除了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美好瞬间外,老人还喜欢创作一些诗歌、散文。有时半夜突然有了灵感,他也会翻身坐起,赶紧写下来。老人笑着调侃说,因为自己老了,怕睡一觉起来忘了。有时间,他也会到东胜松龄苑为老年合唱团做小提琴伴奏,他是合唱团乐队成员之一。王延鹤老师骄傲地对记者说:“我的小提琴演奏水平,比摄影、写作水平还高,有机会给你们露一手。”
与王延鹤老师交谈了整个上午,记者感触最深的是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实,王延鹤老师的老伴去世已经十多年,作为一个独居老人,他向来不麻烦儿女,反而还帮着照顾外孙。而且,他也不孤独,他总是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用相机、写作、书法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他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写一本《回忆录》,将自己所做的有意义的事收集在《回忆录》里。”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像王延鹤老师一样爱上了摄影,沉醉于摄影之中。其实,追求与梦想、兴趣与爱好,不会因为年龄而停止,相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越发深厚。生命的春天属于这样永远不向年龄低头的人!(记者贺敬雯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