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里看看我们的好日子!
——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在兴安盟观摩检查侧记
兴安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如何尽快摆脱贫困一直是其着力破解的重点问题。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在兴安盟观摩检查时欣喜地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实施,为兴安盟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为推动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作的落实,9月13日至1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深入兴安盟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突泉县等30余个嘎查村,就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检查。
大兴安岭碧水扬波、层林尽染,科尔沁草原五谷飘香、牧歌悠扬。走进嘎查、村庄,观摩检查组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当地带来的变化:规划整齐、错落有致的村落,宽敞明亮、药品完备的卫生室,修葺一新、物品丰富的连锁超市,设计美观、桌椅簇新的学校……
观摩检查组满耳都是农牧民群众对“十个全覆盖”工程发自内心的赞赏:变了,变了,大变了!住的砖瓦房,走的水泥路,喝的放心水,小病不出村,购物家门口,生活有保障……
9月13日临近傍晚,观摩检查组来到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兴牧嘎查。在便民超市,正好遇到牧民洪燕。她刚刚接上幼儿园的女儿放学回家,途中经过超市顺便买东西。“这家超市货挺全的,东西还不贵,都是我们日常用的。”聊起可爱的女儿,她打开了话匣子:“以前送她在市里上幼儿园,要走20多公里路,没有专门的校车,我每天都为孩子担心。现在能就近入园,真是太方便了。”
兴安盟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推动“三农三牧”工作的总抓手、扶贫攻坚的新路径、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坚持以最小的财力办最大的民生。在去年投入18.8亿元、完成289个嘎查村“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安排29亿元、实施350个嘎查村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投资26.5亿元,各项覆盖工程正在全面铺开、全线建设。
农村牧区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观摩检查组同志听到了农牧民的心声——发展特色产业,看到了实际的成效——农牧民增收致富。
观摩检查组一到突泉县杜尔基镇光明村,就被热情的村民围住了。大伙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向观摩检查组同志讲述村里的变化。村民黄艳玲拉着观摩检查组同志一定让去她家:“到家里看看我们的好日子!”黄艳玲家院子十分宽敞,种着蔬菜和果树,树下还养了芦花鸡。当听到观摩检查组提出“在庭院内搞蔬菜大棚”的建议时,她高兴地说:“种上大棚,收入又能多不少!”
兴安盟在“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的过程中,注重与产业结合起来,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条件,重点突出主导产业的培育,保证农牧民都有稳定的增收渠道。黄艳玲所在的光明村,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从三类村转化成了“十个全覆盖”先进村,村里带动每家每户种果树、养芦花鸡,拉动户均增收2万元;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七家子村将主导产业定为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业以大田玉米为主,养殖业以育肥肉牛肉羊为主,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000余元。有了产业支撑,兴安盟很多嘎查村打了“翻身仗”。
挂职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第一书记”的彭勇刚是国家气象局一名工作人员。 “我今年8月3日来的,村里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他兴奋地对观摩检查组同志说,自己刚来时村里正在搞“十个全覆盖”工程,道路、房子、超市、卫生室都有项目支持,“我觉得这不太可能。结果才一个多月,村容村貌大变样。我把村子的照片发给同事,他们都说我去度假了!”
站在他旁边的村民冯淑艳接过话来:“村里还有产业呢,建起肉羊养殖小区和秸秆转化厂,还有葡萄园,我们村民的收入也多了。”
冯淑艳所说的秸秆转化,是兴安盟结合“十个全覆盖”和村容村貌整治行动进行的创新探索,将秸秆这个“放错地方的资源”转化为秸秆颗粒机械制造、燃料炉具制造、秸秆制瓦等产品,既美化了乡村,又变废为宝。目前,全盟已建设村级秸秆加工厂230余家,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
“‘十个全覆盖’让我们村变化太大了,我自编了一段快板,给你们念念:想当年咱家园,危房草房到处见;现如今咱家园,红砖瓦房一间间。文化广场特别大,健身器材样样有,远看一片葡萄园,近看柳月湾在眼前。”观摩检查组同志和村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欢笑声回荡在村文化广场上。
大道春风快马,壮怀好梦宏图。“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兴安大地上已按下“快进键”。兴安盟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努力解好新常态下的大考题,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故事。(记者 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