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就近上了幼儿园。
【场景三:竹板这么一响,咱把那政策夸】
时间:9月14日上午、下午地点:突泉县杜尔基镇光明村、水泉镇合发村 人物:村民黄艳玲、冯素艳
9月14日,走进突泉县杜尔基镇光明村,走在纵横通达、宽阔平坦的水泥硬化路面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幢幢错落有序的红色瓦房不时跃入眼帘。规划统一的白色院墙围成的农家小院,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展现出一幅独具田园特色的乡村美景。
黄艳玲做梦也没有想到,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来到兴安盟突泉县光明村时,自己在村口说的一句“书记上我家看看去”,就真的把王君书记请到了自己家。
“王君书记亲切地和我们拉家常,还喝了我家的自来水,尝过以后直说甜。”看着王君书记和蔼慈祥的面容,黄艳玲的心里暖烘烘的。
“以前的旧房、土路现在都换成了明亮的砖瓦房和干净的水泥路,路边铺上了彩砖、种上了绿树,越看心情越好。”说起“十个全覆盖”给村里带来的变化,黄艳玲夫妇赞不绝口。
“村子整体脱胎换骨了,老百姓高兴得每天茶余饭后说的都是‘十个全覆盖’。我们村子现在实现了项目全覆盖、庭院全覆盖、产业全覆盖和管理全覆盖。”村书记谢荣奎说。
光明村作为2015年突泉县“十个全覆盖”示范村之一,按照优雅田园风光的规划打造,将危房改造、村屯绿化、环境整治、产业培育有机结合,全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经过近半年的集中攻坚建设,光明村硬化街巷6公里,改造危房164户;新建了包括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卫生室的综合服务体村部;新建了216平方米的幼儿园,入校儿童现有20名;实现了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的全覆盖。
水泉镇合发村54岁的冯素艳今年住上了新房,赶上了“十个全覆盖”带来的便利,文化不高的她自己写自己演了一段快板:“打竹板走上台,专门夸夸咱家园。想当年咱家园,危房草房到处见,院墙歪曲不工整,沟里污水脏又臭……自从有了‘十个全覆盖’,小村旧貌变新颜……”
【旗县委书记感言】突泉县委书记 何雨春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一系列巨大变化令人欣喜:一是老百姓从最初“背着手看”,到现在“伸出手干”,热情高涨。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据测算,我们建设投入的9亿元建设资金中,有1.5亿元又通过务工、服务等方式转移到群众手中。三是干群关系更融洽了。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十个全覆盖”接地气,实施起来有底气,老百姓都服气;钱花在农民身上最值得,没有农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老百姓办事最幸福,党员干部们从老百姓喜迁新居的鞭炮声中读懂了什么是幸福。下一步,我们更有信心、有决心把“十个全覆盖”这项惠民政策进行到底、落到实处。(记者 江新辉 胡日查 张慧玲 高敏娜 大草原客户端记者 郭成)